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畏威怀德的意思、畏威怀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畏威怀德的解释

畏惧声威,感念德惠。语出《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后汉书·应劭传》:“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新唐书·李大亮传》:“臣以为诸称藩请附者,宜羈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藩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畏威怀德”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既畏惧威严,又感念恩德,常用于描述对权威的敬畏与对德行的感怀并存的心理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释

  1. 核心含义

    • “畏威”:指因对方的权威、力量或震慑力而产生敬畏。
    • “怀德”:指因对方的恩惠、仁德或善行而心怀感激。
      二者结合,强调威压与德行的双重作用,即通过威严使人服从,又通过仁德让人诚服。
  2. 延伸理解
    该成语多用于政治或管理场景,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需兼具“威”与“德”,既要有震慑力,又需施以恩惠,以达到长治久安。


二、出处与历史用例

  1. 最早出处
    源自《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此处强调民众因畏惧权威而服从,因感念恩德而拥护。

  2. 历史文献中的引用

    • 《三国演义》中提及“吴人畏威怀德,望风而从”,形容通过威慑与恩惠使他人归顺。
    • 《北齐书·文宣帝纪》以“怀德畏威”描述对君王的复杂心态。

三、用法与语境

  1.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评价人物或政策(如:“他治军严明,又能体恤士卒,士卒皆畏威怀德。”)。

  2.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褒义:强调威德并施的治理智慧。
    • 部分语境含贬义,暗指以威慑手段迫人表面服从。

四、近义与反义


五、总结

“畏威怀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刚柔并济”的治理哲学,既需通过权威维持秩序,又需以德行赢得人心。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政治、管理乃至人际交往。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参考《国语》《三国演义》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畏威怀德:词义解释

《畏威怀德》是一个成语,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畏、威、怀德。这个成语意指人们应该敬畏权威、怀有道德感。它强调了恪守道德和尊重权威的重要性。

部首和笔画

《畏威怀德》的部首是“心”、笔画总数为15画。

来源

《畏威怀德》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一书中,是战国时期孟子门下弟子韩非所著的文集,成书于公元前289年到前233年之间。这个成语在汉字的语境中具有重要地位,提醒人们要对权威持敬畏之心,保持高尚的道德观念。

繁体字

《畏威怀德》的繁体字为“畏威懷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畏威怀德”这个成语在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作为一个好公民,我们应该时刻畏威怀德,遵守法律法规。

2. 孩子们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学会畏威怀德的精神,懂得尊敬长辈。

相关词汇

组词:
畏缩、威严、怀疑、德行。

近义词:
尊崇、敬畏、恭敬。

反义词:
藐视、无德、不敬。

别人正在浏览...

拔山盖世柀子驳藓鸱靡酬唱传授脆美催青噡噡调辞耳决放眼烦怏风缀公参功用构怨狗站刮肠篦瑰秘红丁嘉议节堂饥沴禁典警惧警醒进举紧缺救世主镌心军令状狂接舆暌异烈阳驎虞陇种旅途霂霖目下十行目眩嗫喋农中偶攻皮酒谴毁穹庭遒泽热脚儿任甚么上篇上论寿丘説则邃理天正节同食徒手威武五将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