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石腹的意思、木心石腹的详细解释
木心石腹的解释
犹木人石心。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五:“﹝ 英华 ﹞一日谓 辉远 曰:‘君索居於此,妾欲侍巾櫛可乎?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词语分解
-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木鸡。
- 腹的解释 腹 ù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泻。腹疾。心腹(喻极亲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
专业解析
木心石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为“木头般的心肠,石头般的肚腹”,比喻人性格刚毅坚定、不为外物所动,或形容人冷酷无情、缺乏情感波动。该词具有双重内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
一、核心释义
-
刚毅坚定(褒义)
指人心志如木石般坚硬不屈,面对诱惑或压力时毫不动摇。常见于赞誉意志力顽强、坚守原则的人物。
例: “他木心石腹,面对威逼利诱始终不改其志。”
-
冷漠无情(贬义)
形容人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如木石般不通人情。
例: “此人木心石腹,见他人危难竟无动于衷。”
二、词源与典故
该成语可追溯至古典文献对人物品性的刻画。如:
- 《后汉书·王霸传》 有“心如铁石”之喻,形容将领的坚毅品格,与“木心石腹”的褒义用法相通。
- 宋代笔记《鹤林玉露》 中“木人石心”的记载,进一步强化了其象征意义。
三、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第6版,第432页)
释义:“喻意志坚定或冷漠无情。”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
《辞海》(第7版,语言分册)
注解:“形容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四、近义词辨析
成语 |
情感倾向 |
核心差异 |
木心石腹 |
中性 |
可褒可贬,侧重意志或冷漠 |
铁石心肠 |
贬义 |
强调冷酷无情 |
矢志不渝 |
褒义 |
仅表坚定,不含冷漠义 |
五、使用场景建议
- 文学创作:刻画人物坚韧或孤冷性格时适用。
- 历史评述:常用于描述忠臣、隐士的刚直品性(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象)。
- 现代语境:需谨慎使用,避免歧义;建议搭配上下文明确褒贬。
参考文献
-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 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木心石腹”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ù xīn shí fù,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形容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类似“木人石心”的意象。部分语境中也解释为“冷酷无情,铁石心肠”。
- 出处:最早见于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2.语境与用法
- 褒义用法:强调坚毅不屈的品质,例如面对困境或诱惑时毫不动摇。
- 贬义用法:在部分文献中被归类为贬义词,指待人冷漠、缺乏情感。
- 语法功能:通常作主语或宾语,如“他真是个木心石腹之人”。
3.近义词与对比
- 近义词:木石心肠、铁石心肠。
- 反义词:未明确提及,但可类比“心慈手软”等词汇。
4.延伸解读
- 文化意象:“木”与“石”象征无生命、无情感之物,组合后强化了“不为所动”的抽象概念。
- 现代适用性: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宋代文献《墨庄漫录》。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金山脉安然无事本处奔霄比邻逋亡茶汤壶驰兵驰耀冲想蠢动含灵啜诱次妻打谩评跋当面鼓对面锣大司的笃班刁拐二面角風塵之會凤扆俯服腐熟阜盈伏质龟字酤榷固体含水画帖家头房子岌嶷金橘金身酒瓢啾飕箕箒女来回来去嚂嘘楞伽僧立雪程门李阳緑洲孟诸年该月值平旷谴笞劬苦取销濡写三絃甚般数东瓜,道茄子随逐腾霜骢天文地理通都巨邑诬滥下禄膝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