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后汉书·郭太传》:“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林宗 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危言覈论”是“危言核论”的异体写法,其中“覈”为“核”的异体字,二者含义相同。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释:
指正直而翔实的言论,强调言辞严谨、内容真实可靠,而非字面“危言”可能引发的误解。
出自《后汉书·郭太传》:“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此处描述郭太(字林宗)虽擅长品评人物,但避免发表激烈直白的言论以避祸。
需注意与“危言耸听”区分: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士人对言论分寸的把握,尤其在政治敏感时期,既保持正直又避免招致灾祸的处世智慧。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危言覈论》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警告或批评言辞,是以危险性言辞和刻薄论断为主要特点的言辞。
《危言覈论》的部首拆分为:卩言见言/讠则讠。
《危言覈论》的总笔画数为20画。
《危言覈论》一词源自《论语》中的一段话:“子曰:‘危言危行,君子矜而不争。’”意为警告或批评之言举足轻重。
《危言覈論》是繁体中文的写法。
古时候,《危言覈论》的写法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状和意义并未改变。在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导致了字形的多样性。
1. 他的危言覈论引起了很多争议。
2. 这位政治家的危言覈论让人们对他的实力产生了怀疑。
3. 别人的危言覈论并不能动摇我的信心。
1. 危言:指以危险性言辞来警告或批评他人。
2. 覈论:指对他人的论断或批评。
1. 警言:意为警示之言。
2. 批评:意为对他人言行进行评判和指责。
赞美:意为对他人言行进行赞扬和认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