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未遂的意思、未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未遂的解释

[not accomplished;abortive] 没有达到;没有实现

政变未遂

详细解释

指没有成功或未能如愿。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彭城 刘士章 ,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唐 刘沧 《春晚旅次有怀》诗:“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宁调元 《读史感书》诗:“投河未遂 申徒狄 ,伏剑应期 温次房 。”如:未遂政变;犯罪未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未遂"是汉语中一个兼具法律专业性与日常使用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未能按照预想实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解释,该词包含两层语义维度:

一、法律术语层面 在刑事法律范畴特指"犯罪行为的未完成状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犯罪未遂应同时满足三个要件:已着手实施犯罪、因意志外原因未得逞、具备社会危害性。如持刀抢劫遭遇路人制止即构成抢劫未遂。

二、日常用语层面 泛指各类计划或意愿的未达成,此时不涉及法律评价。例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收录的"求学未遂""改革未遂"等用例,均指代中性的事件未完成状态。这种用法可追溯至《汉书·王莽传》"事未遂而发觉"的早期记载。

该词在构词法上属于偏正结构,"未"表否定副词,"遂"作动词表示成功实现,整体构成完成态否定式。现代汉语中常与"犯罪""心愿""计划"等名词搭配使用,形成固定词组表达特定语义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未遂”一词在法律和日常语境中有不同维度的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法律术语中的定义(刑法范畴)

核心概念:指行为人已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全部犯罪构成要件或未实现预期结果的状态。

  1. 法律特征:

    • 已着手实行:行为人开始实施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如盗窃时已撬锁)。
    • 未得逞:未完全满足犯罪构成要件(如杀人未导致死亡)。
    • 外部阻碍:因不可控因素中断(如被他人制止、客观条件限制)。
  2. 分类:

    • 实行阶段:
      • 实行终了未遂:行为完成但结果未发生(如投毒后被害人被救)。
      • 未实行终了未遂:行为未完成即被迫终止(如盗窃时被当场抓获)。
    • 可能性:
      • 能犯未遂:客观可能成功但因意外失败(如开枪射击但未击中)。
      • 不能犯未遂:因手段/对象错误注定无法成功(如用假枪杀人)。
  3. 处罚原则: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需综合犯罪性质、社会危害性等因素裁量。

二、日常用语中的含义

广义解释:泛指未达成目标或未实现愿望的状态,如“政变未遂”“自杀未遂”等。
语义延伸:强调行为已启动但中途受阻,结果未如预期,常用于描述事件、计划或行动的失败。

三、示例对比

“未遂”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法律与非法律含义,其核心均指向“行为已实施但结果未完成”的未完成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拔节薄持本命变势超烘吃敲才愁眉苦眼传统文化打方旋得休便休愤愦父舅浮戾沟通渠道锢闭骨刺诡合姑丈河龟和好秽駡荐鹗见义当爲鯨鼓进可替不纠慝了岸离人榴环台漫口茅寮幕次沐猴衣冠拏斗盘瓠千差万错谦书诮难切骨砌垒穷猿投林启求讫事若时三马同槽三同赸笑石鼓文私了弹簧秤体履蓪草屠残土物亡灭琬象五谷精五齐祥祯小器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