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灭亡。《魏书·废出三帝纪论》:“ 普泰 雅道居多, 永熙 悖德为甚,是俱亡灭,天下所弃歟!”《新唐书·郭元振传》:“又 吐蕃 亦尝以 俀子 、 僕罗 并 拔布 为可汗矣,亦不能得十姓而皆自亡灭。”《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有形不成,有口无声;国家亡灭,故现其形。”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死敌之可荣,降敌之可耻,勇往之可贵,退缩之可鄙,机警者之生存,顽钝者之亡灭,足供军人前车之鑑,后事之师者,一一写之。”
“亡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彻底毁灭或消亡”。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字面由“亡”(彻底消失)和“灭”(灭亡)构成,表示事物完全毁灭且无法恢复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国家、政权或群体的终结。
2. 古籍引用
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评述、文学创作或哲学讨论,表达对彻底消亡的强调。例如分析朝代更替时,可形容某政权“终遭亡灭”。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此词带有强烈的终极性色彩,需根据语境谨慎使用。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证,可参考《三国演义》《魏书》等原著。
《亡灭》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彻底消失或灭亡的意思。
《亡灭》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亠和火,其中亠为上半部,火为下半部。总共有12个笔画。
《亡灭》一词的来源较为古老,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丘中有麻》中。在繁体字中,亡的部分是亡辶亠旡,灭的部分是日山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亡灭》的古时候写法如下:
亾 灭
1. 战争使得许多城市遭受了亡灭之祸。
2. 疾病的传播导致了无数生命的亡灭。
3. 这场地震使得整个村庄几乎全部亡灭。
1. 危亡:指危险和灭亡。
2. 生灵涂炭:形容人民生活困苦、惨重灾祸。
3. 消亡:指逐渐消失或灭亡。
1. 消亡:指灭亡、消失。
2. 毁灭:指彻底破坏或灭亡。
3. 灭亡:指完全消失或死亡。
永生:指永远存在、不灭亡。
存在:指实际存在或继续存在。
存活:指幸存、生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