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漫口的意思、漫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漫口的解释

被水冲溃的堤岸决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康方伯》:“ 邳 宿 河溃,公立埽上指挥士卒,俄而狂澜大作,埽为之欹,众为公畏,而公声色愈厉,漫口因之堵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漫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专业指向的水利术语,指堤坝因洪水漫溢或冲刷而溃决形成的缺口。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拆解与基本定义

  1. 「漫」

    本义为水满外溢、不受拘束地扩散,如「漫溢」「漫流」。在水利语境中特指水位超过堤防顶部的自然现象。

  2. 「口」

    指溃决形成的缺口或决口,强调堤防结构的破损状态。

组合释义:

「漫口」即因洪水漫过堤顶,导致堤身被冲毁形成的持续性溃口。这一术语突出灾害的成因(漫溢)与结果(决口),常见于防洪工程文献。


二、专业语境中的权威定义

根据水利行业规范:

漫口指河道水位超过堤防设计高程后,洪水从堤顶漫流并冲刷堤体,最终造成堤防失稳、形成贯穿性缺口的过程与结果。其破坏力强于一般管涌、渗漏,需紧急封堵。(来源:《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工程卷)


三、引用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漫」为「水过满,向外流」,「口」为「破裂的地方」,组合义契合堤防溃决场景。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

  2. 水利部防洪术语标准

    明确将「漫决」(即漫口型溃堤)与「冲决」「溃决」并列,强调其因漫溢直接引发的特性。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官网《防汛抢险技术手册》)


四、应用实例

历史上黄河、长江流域重大洪灾记载中,「漫口」多用于描述以下情景:

例: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因持续暴雨导致河水漫溢堤防,形成宽逾千米的漫口,河道由此改道。

(来源:《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档案汇编》)


「漫口」是兼具动作性(漫溢过程)与结果性(决口状态)的专业术语,需置于水利工程或灾害管理语境中理解。其权威定义以洪水超限漫顶导致堤防结构性破坏为核心,区别于其他溃堤类型。

网络扩展解释

“漫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被洪水冲溃的堤岸决口,通常用于描述因水势过大导致堤防损毁、河水外溢的情况。

  2. 历史文献出处
    该词在清代文献《啸亭杂录·康方伯》中有明确用例,记载了邳宿河溃决时,官员指挥堵塞漫口的事件,体现了其历史应用场景。

  3. 构词与扩展含义

    • “漫”本义为水满溢出,如“水漫金山”;“口”在此指堤岸的缺口,二者结合强调溃堤的形态。
    •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水利或灾害相关的描述,如“封堵漫口”“漫口险情”等。
  4. 注音与书写
    拼音为màn kǒu,注音符号为ㄇㄢˋ ㄎㄡˇ,书写时需注意“漫”为三点水旁,右半部分为“曼”。

总结来说,“漫口”是水利领域的专业术语,既保留了古汉语的构词特点,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可参考《啸亭杂录》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客八师鞭长驾远辩省避锋丙科程头鸱顾驰骎酬犒抽秘骋妍辞劳凑拍当务打釺吊笼豆腐乳对内抚育行道树荒湎花墙火球假藉奸吏贱役谨察悸震隽妙陵庙临危制变刘累飗飃隆牡娄子露天藐然茗饮迷人眼目拿究牛脂糯麦奴颜婢膝撇曳庆典亲耕入戏沙锅浅儿深瞑是凡市猾仕贫韬敛特胜屠醢未惬委属汙墁显象管协力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