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企予的意思、企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企予的解释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诗:“企予望之,步立踌蹰。”企,踮起脚。予,犹“而”,助词。后以“企予”表示伫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望 汤谷 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 李善 注:“《毛诗》曰:‘谁谓 宋 远,跂予望之。’ 郑玄 曰:‘跂足则可望见之。’企与跂同。” 明 陈子龙 《暮春晦前一日语溪道中》诗:“矧此瞻故乡,企予不能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企予"是一个源自上古汉语的复合词,具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和含义,主要用于表达一种强烈的期盼或渴望之情。其详细解析如下:

  1. 本义与词素分析:

    • 企:本义为"踮起脚跟"(《汉语大词典》)。引申为"盼望"、"仰望"、"期待"之意,形象地描绘了人因急切盼望而引颈踮脚的状态。《汉语大字典》明确将"企"解释为"踮起脚后跟;盼望"。
    • 予: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在此结构中作宾语。
    • 因此,"企予"的字面意思是"踮起脚跟(盼望)我"或"(使我)踮起脚跟(盼望)",其核心在于表达一种强烈的、殷切的期盼。
  2. 语法结构与含义:

    • "企予"是一个使动用法的结构(王力《古代汉语》)。"企"是动词,"予"是其宾语。其含义并非简单地"我盼望",而是更强调"使我企盼" 或"令我翘首以待" 的意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期盼之深切、心情之迫切。
    • 它传达的是一种深切的渴望、迫切的期待或强烈的向往之情,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某事或某种状态的极度盼望。
  3. 典籍出处与经典用例:

    • "企予"最著名的出处是《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说黄河宽广?一根芦苇就能渡过。谁说宋国遥远?踮起脚我就能望见。)
      • 这里的"跂予望之"("跂"通"企"),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对故国(宋国)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企予"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踮脚眺望、望眼欲穿的期盼。此例是理解"企予"情感内涵的关键。
  4. 现代理解与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企予"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对古典文献的引用、研究或仿古的文学创作中。
    • 理解其含义时,应着重把握其使动意味和蕴含的强烈期盼情感。它不仅仅表示"我盼望",更强调这种盼望达到了令人心神不宁、翘首以盼的程度。
    • 其核心语义可概括为:深切地盼望、殷切地期待、令人翘首以待。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企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企”和“予”组成,其中“企”指踮起脚尖站立,“予”为助词(类似“而”),合起来表示伫立、站立凝望的状态。例如曹丕《秋胡行》中的“企予望之,步立踌蹰”,描绘了踮脚远望、徘徊不前的场景。

  2. 文学引用
    除曹丕外,后世文人如陆机、陈子龙等也沿用此词。如陆机《叹逝赋》中“望汤谷以企予”,借“企予”表达伫立远望的意象,带有时间流逝的感慨。

  3. 结构解析
    从构词看,“企”为上下结构,“予”为独体字,读音为qǐ yú(注音:ㄑㄧˇ ㄩˊ)。需注意部分资料(如)将其误读为“qǐ yǔ”并解释为“期望”,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成语混淆。

  4. 现代使用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引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伫立、凝望的意象。

建议以曹丕、陆机等古籍用例为准,理解为“踮脚伫立”或“凝望”,而非单纯表达期望。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李善注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埃塞俄比亚人啽哢白金汉宫麃摇笔套不务正业长足冲突潨洞登朝吊环跌荡不拘断鸢碓头儿女之情二魏发板犯分分岐负谤扶栏腐蚀抚问告成狗续貂尾孤嗣亨生车黄果蠖屈将门虎子敬诺鐍闭括兵袴腰带灵曲力争漏液卵鸟牛炙鹏鲲啌嗽堑壕清惠七椀茶启运日差睿慈三九圣火神经错乱时侨什袭师心死义岁猪弹力伟异温哥华险螫小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