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捕鸟的网。《礼记·王制》:“鳩化为鹰,然后设罻罗。” 郑玄 注:“罻,小网也。”《楚辞·九章·惜诵》:“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王逸 注:“罻罗,鸟网也。” 宋 司马光 《白鹘图》诗:“罻罗不可取,灭影还云霄。” 明 杨慎 《书兴》诗:“争传鸣凤巢阿阁,又见飞鸿出罻罗。”
(2).借喻法网。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符瑞虽臻,而罻罗犹密。” 陈去病 《恻恻》诗:“惻惻中原徧罻罗,侧身天地一婆娑。”
“罻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字面含义
“罻”指捕鸟的小网(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捕鸟网”),而“罗”在古代也指捕鸟的网具,两者组合后“罻罗”特指用于捕捉鸟类的网状工具。例如《鹪鹩赋》中“尚何惧于罿罻”即用此意。
比喻义
“罻罗”常被引申为法网或严密的束缚,暗含对自由的限制或法律制裁的象征意义。例如文献中提到的“比喻法网”即强调其抽象层面的约束性。
补充说明:
需注意“罻罗”与“韈罗”(丝罗制的袜)、“檖罗”(纹理如檖木的丝织物)等词在字形和含义上的区别,避免混淆。
罻罗(lú luó)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乘坐牛车、驾驭牛车。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人们通过驾驭牛车或乘坐牛车来进行运输或旅行。
罻罗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网,右边的部首是罒。它一共有12个笔画。
罻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古代,牛车被广泛用于耕种、运输和旅行。它的繁体字为轤蘿。
在古代,罻罗的部首网写得更加明显,看起来像一个牛的头部,罒部则更加简化。古时候的字形略有差异,但整体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1. 他每天早晨都要罻罗去市场。 2. 她驾驶牛车罻罗了整个村庄。
罻罗并不常用于组词,但可以和其他词语进行搭配,如罻罗城市、罻罗旅行、罻罗道路等。
近义词:车驾、车乘、乘车、驾车。 反义词:步行、徒步、马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