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宫内多用之,又称宫扇。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元 梁寅 《玉阶怨》诗:“团扇且弃置,夕气凉转添。”《红楼梦》第二七回:“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 刘大白 《秋扇》诗:“一阵秋风,收拾起多少团扇。”
(2).乐府歌曲名。指《团扇郎歌》。 宋 贺铸 《诉衷情》词:“临风再歌《团扇》,深意属何人?” 宋 王灼 《碧鸡漫志·歌曲存亡》:“至 唐 武后 时,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舞》、《巴渝》、《白苧》、《子夜》、《团扇》……等,六十三曲。”参见“ 团扇歌 ”。
(3).乐府歌曲名。指 汉 班婕妤 所作《怨歌行》。因诗中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等诗句,故名。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汉婕妤班姬》:“《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綺。”
团扇,是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品与生活用具,其形制与文化内涵丰富。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演变及文化象征角度详细阐释: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团扇(tuánshàn):
名词。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扇子,多用竹、木等做骨架,蒙上绢、绫、纸等制成,通常带有扇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321.
其核心特征为:
团扇初称“纨扇”,西汉已有记载。《辞源》释: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即咏此物。”
来源: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401.
除纳凉外,渐发展为:
班婕妤《怨歌行》以团扇喻女子命运: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来源: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
宋代以降,团扇成为“雅士”身份标识。南宋《槐荫消夏图》中,文人倚榻执扇,尽显闲适心境。
来源:中国美术大辞典编委会. 中国美术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17.
因“圆”通“缘”,民间婚嫁常以团扇为礼,寓意姻缘美满。清代江南地区有“却扇礼”习俗,新娘以扇遮面,行礼后去扇示“团圆见喜”。
形制记载:
《杖扇新录》载:“团扇: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
来源:王廷鼎. 杖扇新录(清代刻本).
工艺价值: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评:“扇画以古纸、绢素为佳,若近世仿宋粉笺及冷金笺俱不雅。”
来源:文震亨. 长物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12:89.
团扇不仅为日用器物,更是融合工艺美学、文学隐喻与社会礼俗的文化符号,其形制沿革与意象流变,深刻映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审美哲学。
团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通常以丝绢、绫罗等材质制成,扇面常绣山水花卉或诗文图案。其名称源于“团圆”之意,象征美满和谐。
如需了解团扇具体工艺技法或历史名作,可查阅古籍《杖扇新录》或宋代绘画中的团扇形制记载。
拔丛败于垂成辩囿並且步递抽抽储稸诞得到敢谛实髑髗发拆芳苞扶筐服皁觥责孩气和蔼可亲黄兴花衣降致家生孩子技佞金栅记认九合九十老糊涂僚婿马官麦樱慢工出细货铆工茅厕弥久虐暴辟摽磬人拳毛騧全师三角学沙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珊瑚顶神骏誓牧说来道去庶狱私褚陶坯特质天庾土伯推援外奸烷基雾霾祥星鸮鸣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