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草池的意思、积草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草池的解释

汉 代 上林苑 池名。《西京杂记》卷一:“ 积草池 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 南越王 赵佗 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参见“ 积翠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积草池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用于囤积草料或兼具景观功能的人工池沼。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三辅黄图·池沼》记载:"武帝元狩三年,穿昆明池,又作积草池以饲鱼"。其词源构成具有明确语义特征:"积"取《说文解字》"聚也"之本义,"草"指饲草或水生植物,"池"即人工水域。

从建筑功能角度分析,积草池在古代宫苑体系中承担双重职能:其一为皇家苑囿的物资储备库,如《西京杂记》所述"池中置珊瑚树,夜有光景,兼饲六畜禽兽";其二作为园林景观要素,司马相如《上林赋》"激水推移,濯鳞积草"即描绘其造景作用。此类池沼多与灵台、渐台等礼制建筑组合出现,构成"台池相属"的礼乐空间体系。

在词义演变过程中,"积草池"衍生出特定的文学意象。班固《西都赋》"积草池中,有豫章之观"将其升华为祥瑞符号,而《三辅故事》载"武帝凿池积草,夜有流星入池"更赋予其神秘色彩。这种语义转化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实用功能向文化符号的演进规律。

注:《三辅黄图》卷二 《说文解字》艸部、水部 《西京杂记》卷六 《上林赋》 《昭明文选·西都赋》 《三辅故事辑校》

网络扩展解释

“积草池”是汉代上林苑中的一处池沼,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积草池是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内的池名,其名称可能与池边植被或景观布局相关。

  2. 历史典故
    据《西京杂记》记载,池中曾有一株南越王赵佗进献的珊瑚树,高约一丈二尺,夜间发光如火焰,被称为“烽火树”。这一记载反映了汉代与南越国的外交关系及珍奇贡品交流。

  3. 文学记载
    唐代诗人元万顷、明代王世贞等均在诗词中提及积草池,如“日影飞花殿,风文积草池”“积草池头夜,珊瑚红欲然”,说明其作为历史意象在文学中的延续。

  4. 相关考据
    部分文献将“积草池”与“积翠池”并提,推测两者可能同属上林苑水系景观,但具体关系尚存争议。

积草池不仅是汉代皇家园林的组成部分,还因南越贡品和历代文人的吟咏而兼具历史与文学价值。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西京杂记》及汉代上林苑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痊巴而思榜箠暴犷币器逋走充公传言粗纺黨附动目顿刻读书笔记独行踽踽风尘物表愤邑格状狗行狼心犷兽姑老何烦鹤阙黄金约秽史伙够胡诌乱扯疥骆驼箕姑近地点饥馁进善惩恶攫鸟君子国空荒嚂嘘謰謱梨园戏马贩子孟晋前望齐打忽箧匮日历表乳糜三元君省合世界观试士司言宋词松花绿天阉停直頽丧挽歌郎伪从踒跌现丑消愁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