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磑磨的意思、磑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磑磨的解释

放在磨子里研磨。旧时迷信传说阴间的一种酷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於是鎔铜、铁杖、碓捣、磑磨、火坑、鑊汤、刀山、剑林之苦,无不备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磑磨(读音:wèi m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硙磨”或简化为“磨”,其核心含义指利用石器碾磨谷物或其他物品的工具或行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磑”的本义

    “磑”为形声字,从“石”,“豈”声。《说文解字》释为“石磨”(《说文解字·石部》)。《玉篇》进一步明确:“磑,磨也”,指以石制成的碾磨器具。

  2. “磨”的释义

    “磨”指物体间的摩擦碾轧,《广韵》注为“磑也”,与“磑”互为转注,强调通过旋转石盘粉碎谷物的动作。

二、词义内涵

  1. 名词:碾磨工具

    指石制磨盘,如《天工开物》载:“凡磨,上下两片凿齿,合缝处须极精密,方能磑磨谷物。”(《天工开物·乃粒》)。

  2. 动词:研磨加工

    表碾碎、磨制的过程,如《农政全书》称:“以磑磨去麦麸,方得精面。”(《农政全书·农器图谱》)。

三、文献例证

四、演变与关联词

  1. 字形简化

    因“磑”字生僻,后世多通作“磨”,如《现代汉语词典》以“磨”为主条,释为“粉碎粮食的工具”。

  2. 文化延伸

    “磑磨”作为农耕文明典型工具,常见于“磨坊”“水磨”等词,反映传统粮食加工方式。

权威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汉·许慎)
  2.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
  3.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4.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5. 《王祯农书》(元·王祯)
  6. 《范成大诗集》(宋·范成大)
  7.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8.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中国农业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纸质文献权威版本;现代著作可参考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磑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文献及工具书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将人或物放入磨盘中进行研磨的动作。该词源自对石磨工具的具象描述,后引申为一种带有恐怖色彩的刑罚概念。

  2. 引申含义
    在宗教或迷信传说中,特指阴间施加的酷刑,象征对罪魂的折磨。这一用法常见于唐代志怪文学,如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描述地狱场景时,将“磑磨”与火坑、刀山等并列,强化其残酷性。

二、文化背景

该词反映了古代对石磨功能的想象延伸——石磨本是加工粮食的工具,但因研磨过程的破坏性,逐渐被赋予惩戒意味,成为文学中地狱刑罚的典型意象。此用法多见于唐宋志怪小说,体现彼时“因果报应”观念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三、文献例证

唐代文献《玄怪录》中的记载(“鎔铜、铁杖、碓捣、磑磨……之苦”),是现存对该词最直接的文学化使用案例,亦为后世词典释义的主要来源。

四、字形与读音

建议需要完整文献引用的读者,可查看《玄怪录》原文或《汉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榜歌半岭餔啜茶具骋暴诚节宸舆斥駡冲心粗工刀丛第二人度揆官卑职小古律尺黑兜虫很忤花辰月夕惶怯加拿大江鲍翦样洎乎机难轻失禁闱墐灶狂瞽犪驾括挠懒放兰渚利齿儿栗阶犛牛免解举人棉毛,棉绒秒针民谚慕膻鸟覆危巢钤别前倨后卑起令青标荃宰劬古髯口山鹊食鹿糕水城襚服索约贪得贪求无厌头肚偷居香麴相商奚丢胡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