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渚的美称。 汉 公孙乘 《月赋》:“鵾鸡舞于兰渚,蟋蟀鸣于西堂。”《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吕向 注:“鸞臺、兰渚,并路边地,美言之也。” 唐 李贺 《嘲雪》诗:“昨日发 葱岭 ,今朝下兰渚。” 宋 刘过 《西江月》词之二:“冉冉烟生兰渚,娟娟月掛愁村。”
(2).渚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明一统志》谓, 兰渚 在 绍兴府 南二十五里,即 晋 王羲之 曲水赋诗处。《兰亭集序》所谓“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至今犹然。
“兰渚”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一、作为自然景观的美称 指代风景秀美的水中小洲,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如汉代公孙乘《月赋》中“鵾鸡舞于兰渚”,唐代李贺《嘲雪》诗“今朝下兰渚”等用法,均以兰草象征高洁,赋予水渚诗意美感。
二、特指历史地名 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部,据《明一统志》记载,此处是东晋王羲之举办兰亭雅集之地,《兰亭集序》中"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描述的正是此景。该地现存古迹,成为书法文化圣地。
三、文学意象延伸 在成语应用中,引申为优美环境的代称。如《史记·酷吏列传》典故将兰渚比作理想之境,宋代刘过《西江月》"冉冉烟生兰渚"则营造出朦胧意境。
该词兼具地理实体与文学象征双重属性,既承载着魏晋风雅的文化记忆,又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审美意象。
《兰渚》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蓝色的池塘或湖泊。兰渚是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兰”表示蓝色或兰花,而“渚”表示水边的沙洲。因此,兰渚可以理解为蓝色的水边沙洲。
兰渚的“兰”字的部首是“艹”,它的笔画数目为5。而“渚”字的部首是“水”,它的笔画数目为11。
《兰渚》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古诗十九首》等。它在古代文人的笔墨下所形容的是一种美丽宜人的湖泊或池塘景色。
兰渚的繁体字是「蘭渚」。
在古代,兰渚的汉字写法可能不同于现在的写法。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难以确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和写法也发生了变化。
1. 风吹过兰渚,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
2. 傍晚时分,夕阳映照着兰渚,美得令人陶醉。
组词:兰草、渚边、蓝湖
近义词:蓝色的湖泊、碧泽
反义词:红塘、黑潭
爱染背约拂士踣蹶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吹台除陌钱淳庞牴触鼎餗抵弃斗米尺布多足动物風行草從沟境光采锢禁郭巨埋儿姑恕海狶闳厰怀利花貌蓬心恢悦俭葬及己鯨舟金石之策酒旆课子浪游櫑器雷苏雷轴落火路世毛头毛脑门内暝濛谋财害命攮嗓南山豹盘躩泡子河钱根切状清忠区落柔邪山宫山图时暂送葬随身虽説通便玩俗文庙诬染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