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诚节的意思、诚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诚节的解释

忠诚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东平 刘公干 ,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隋书·杨素传》:“早建殊勋,夙著诚节。”《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通天元年》:“ 鹿城 主簿 宗城 潘好礼 ,著论,称 有功 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诚节

“诚节”为古汉语复合词,由“诚”(真诚、忠实)与“节”(节操、气节)构成,核心含义指忠贞不渝的操守与高尚坚定的品格,强调内在品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以下分层次释义:


一、本义解析

  1. 忠诚的节操

    指人对信仰、职责或道义的坚守,尤其在逆境中展现的坚定品格。如《后汉书·独行列传》载雷义“笃于诚节”,描述其不畏强权、守正不阿的操守。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2. 诚信与气节的结合

    “诚”侧重内心真挚无伪,“节”强调行为有度、不屈从外力,二字融合体现道德完整性。如明代《字汇》释:“诚,信也;节,操也。”


二、引申义与典源

  1. 士大夫的精神标杆

    古代文献多用以赞颂忠臣义士。如《宋书·袁粲传》评其“抗志贞亮,秉操诚节”,表彰其殉国不屈之志。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2. 对君主的赤诚守节

    特指臣子对君主的绝对忠诚。汉代《白虎通义·谏诤》云:“臣以诚节事君”,强调谏言须出于忠贞本心。


三、现代语境延伸

现代汉语中,“诚节”一词虽不常用,但其精神内核融入“忠诚”“气节”等概念,常见于对历史人物或文化传统的评价中,如称颂文天祥“丹心照汗青”即是对“诚节”的具象化诠释。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四、例句佐证

《后汉书·伏湛传》:

“湛容貌堂堂,国之光辉……诚节 足以镇固朝野。”

(形容伏湛正直的品格足以安定政局,彰显“诚节”的社会影响力。)


“诚节”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凝结了忠诚、信义与刚直的多重道德理想,其价值贯穿古代至当代文化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诚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忠诚不渝的节操,强调人在道德和信仰上的坚定与正直。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诚节”由“诚”与“节”二字组成:

二者结合后,形容人具备忠诚正直的品质,尤其在困境中不违背道义,保持操守。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1. 《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称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体现其才德与忠诚。
  2. 《隋书·杨素传》
    评价杨素“早建殊勋,夙著诚节”,突出其功绩与气节。
  3.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通天元年》
    潘好礼赞徐有功“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强调其坚守原则的品格。

三、扩展与关联

“诚节”不仅是一个道德概念,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贯穿于历史与当代语境。如需更多文献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面包打听坌蠢逼并闭户读书避祸求福不奈何不夷参综柴胡逞纵重山复水错非大夫地理数据库方天戟風澤扶接复句改步供桌轨量黄栗留桓伊筝建都叫道计相痾瘵扣壶长吟苦口逆耳聊复尔尔摩诘内流流域内人家狞鳞匿止弄假攀诬平谳曝晒千奴顷间娆败三杯通大道神助实窒兽鼓束刍淘箩同舟共命投邮土阜围棋威焰文辨五裁鲜耀狭仄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