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鲍的意思、江鲍的详细解释
江鲍的解释
南朝 梁 文学家 江淹 和 南朝 宋 文学家 鲍照 的并称。 唐 杨炯 《<王子安集>序》:“继之以 颜 谢 ,申之以 江 鲍 。”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览君 荆山 作, 江 鲍 堪动色。”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以 康乐 之奥博,多溺於山水;以 渊明 之高古,偏放於田园。 江 鲍 之流,又狭於此。”
词语分解
- 江的解释 江 ā 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乶 )(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
- 鲍的解释 鲍 (鮑) à 〔鲍鱼〕a.咸鱼,如“如入鲍鲍之肆,久而不闻其臭”;b.鳆鱼的俗称。 姓。 笔画数:; 部首:鱼;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江鲍"是汉语中对南北朝时期两位著名诗人江淹和鲍照的合称。这一称谓体现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并称关系,具体含义如下:
-
指代人物:
- 江:指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梁代文学家。他擅长诗赋,尤以《恨赋》《别赋》等抒情小赋闻名,文辞清丽,情感深挚。其创作风格对后世骈文和抒情文学有深远影响。
- 鲍:指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南朝宋代文学家。他是“元嘉三大家”之一,诗歌风格俊逸豪放,气势雄健,尤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对唐代边塞诗派有重要影响。其代表作有《拟行路难》十八首等。
-
合称的意义:
- 文学地位:将江淹与鲍照并称“江鲍”,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两人代表了南朝文学的重要方面,江淹以赋见长,情感细腻;鲍照以诗称雄,风格刚健。
- 时代代表:他们共同活跃于南朝宋齐梁时期,是继谢灵运、颜延之之后文坛的代表人物,反映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高水平。
- 并称习惯:中国文学史上有将成就相当、风格互补或时代相近的作家并称的习惯(如“李杜”、“元白”),“江鲍”即属此类。
-
用法:
“江鲍”一词主要用于文学史、文学评论和古典文学研究中,指代江淹和鲍照这两位特定的历史人物及其文学遗产。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词汇,而是由两位诗人的姓氏组合而成的专有称谓。
来源依据参考:
- 该解释综合参考了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学史著作中对“江淹”、“鲍照”及其并称“江鲍”的界定,主要依据包括:
-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在相关章节对南北朝重要作家及其并称的介绍。
-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卷中关于南朝宋齐梁文学及代表作家江淹、鲍照的论述。
- 相关权威辞书如《辞源》(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对“江淹”、“鲍照”词条的释义,以及文学史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江鲍”并称惯例。
网络扩展解释
“江鲍”是一个文学并称,主要指南朝时期的两位文学家:江淹(南朝梁)和鲍照(南朝宋)。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江鲍”是两人姓氏的合称,源于他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以辞赋见长,代表作《恨赋》《别赋》;鲍照则以乐府诗和七言诗著称,风格豪放。两者并称体现了后人对他们文学成就的推崇。
-
文学引用与评价
- 唐代杨炯在《<王子安集>序》中提到“继之以颜谢,申之以江鲍”,将江鲍与颜延之、谢灵运并列,强调其承前启后的作用。
- 李白在诗中赞友人作品“江鲍堪动色”,白居易则评价“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均以江鲍为标杆,反映其文学影响力。
-
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江鲍”被引申为“珍贵难得之物”,但此说法较少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后人基于字面的衍生解读,需谨慎采用。
主流解释中,“江鲍”特指江淹与鲍照,常见于古代文学评论,用于类比杰出文才或佳作。若需进一步了解两人作品或具体典故,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脯逼窄不旋踵彩艳常川骋强茨棘淬濿跌蹏顶戗端心恶意符醮贵胤鼓弄函塞红粉宏茂挟奸礓砾甲乙帐今非昔比敬贤重士襟怀担白巨觥举疏懒洋洋领览离觞溜尖卤壶轮扇靡坚幕覆蹑捕牛衣对泣暖男贫单朴忠破赚锹气不愤悫诚曲泽镕鍊散念森薄汤禹佻姣頽墙土坎委笄僞意抆拭无风作浪屋间架无忝和乌杖闲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