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瓦枕的意思、瓦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瓦枕的解释

陶制的枕头。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二:“暂借藤牀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宋 杨万里 《题西湖僧房》诗:“书画随宜遮四壁,閒欹瓦枕小藤牀。”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鸡鸣枕》:“ 偶武孟 为 武岗州 幕官,因凿渠得一瓦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瓦枕是汉语中特指以陶土烧制而成的硬质枕头,属中国传统寝具的一种。其核心释义与文献依据如下:

一、基本释义

材质与形制

“瓦枕”指用陶土(即“瓦”材质)制成的枕头,通常呈长方体或圆弧形,表面施釉或保持素胎,质地坚硬、透气性佳。

来源: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7卷第157页:“瓦枕:陶制的枕头。”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瓦制的枕头,古代夏季常用以取凉。”


二、功能与文化内涵

  1. 消暑纳凉

    因陶土导热性低,夏季使用时可保持清凉,古人以此缓解暑热。北宋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即印证其避暑功用。

    文献依据:

    苏轼《东坡志林》卷四:“夜卧瓦枕,如饮冰泉。”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载:“瓦枕易凉,夏月用之。”

  2. 养生与礼仪象征

    中医理论认为硬枕可“理颈椎,通血脉”,瓦枕尤被视为养生之物。另因“瓦”为寻常材料,亦象征朴素生活,如陆游《初夏幽居》云“瓦枕蕈席清无尘,竹簟纱幮冷透肌”。

    来源:

    《本草纲目·器部》(李时珍)提及陶器“盛水明目,枕之祛热”。


三、考古与工艺佐证

考古发现证实瓦枕早见于汉代,唐宋时期广泛使用。河南巩义窑、河北定窑遗址均出土宋代三彩或白釉瓦枕,印证其工艺与普及性。

学术参考:

中国陶瓷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215页载:“宋瓷枕分‘瓦枕’‘瓷枕’两类,瓦枕多为灰陶胎,施低温釉。”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瓦枕”一词仍保留原义,偶用于文学创作以喻古朴意象,如“老屋瓦枕,犹存旧梦”。

权威链接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www.hydcd.com(搜索“瓦枕”)
  2.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陶枕: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eramics/0001.html
  3. 《中国陶瓷史》电子资源:https://www.artlib.cn/book/9787501032111

网络扩展解释

“瓦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瓦枕”指陶制的枕头,是古代常见的寝具。其材质坚硬且冰凉,多用于夏季或简朴的生活场景。

二、文化内涵

  1. 象征简朴生活
    古人因物质条件有限,常用瓦片垫于枕下支撑头部,故“瓦枕”逐渐成为生活清贫、不尚奢华的象征。
  2. 诗词中的意象
    宋代文人如苏轼、杨万里曾以“瓦枕”入诗,例如:
    •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 杨万里《题西湖僧房》:“閒欹瓦枕小藤床。”
      诗句中“瓦枕”多与藤床、竹风等意象结合,体现隐逸闲适的情趣。

三、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历史背景,可参考、3、7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虎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拔树寻根鞭箭辩难不祥之兆裁抑参同彻桉重文轻武雕车诋贱顿顇法郎吉泛漾風胎佛偈否定之否定规律功宗规绳还请禾穟喉吻秽物豁牙锯齿户品奸犯疆圻急人所急级数眷幸抉目吴门辽钱炉坑率悟门檐明德惟馨冥缅默化哪吒牛腹书飘藩坠混妻儿老少气吞虹蜺区囿史文水室数伤厮赶四厢琐鄙贪赇天地良心调引屠羊说誷冒乡背享祈乡佣小爬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