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的德性才是芳香清醇的。《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孔 传:“所谓芬芳,非黍稷之气,乃明德之馨。励之以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疎吐诚,今人以为难。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 唐 韩愈 《明水赋》:“明德惟馨,玄功不宰于以表诚洁,于以戒荒怠。”
“明德惟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字面含义:
“明德”指美德,“惟”意为“是”,“馨”表示散发的香气。整体意为“只有完美的德行才是真正芳香的”,强调美德的内在价值与感染力。
深层内涵:
该成语通过香气比喻德行对人的感召力,认为高尚的品德比物质(如祭祀用的黍稷)更能打动神明和他人,体现儒家思想中“以德为本”的理念。
原始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意为:盛世的美好气息能感动神明,但黍稷的香气远不及美德的芬芳。
后世引用: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中曾用此语称赞他人兼具“交疏吐诚”(坦诚)与“知几其神”(洞察先机)的德行。
“明德惟馨”以香气喻德,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思想的典型表达。其核心在于:真正的芬芳源于美德而非外物,至今仍被用于倡导品德教育或评价高尚人格。
明德惟馨是一个成语,意为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气质会给人带来安慰和愉悦。它由“明德”和“惟馨”两个词组成。
拆分“明德”中的部首和笔画可分为:
明:日(日字旁,笔画数4)
德:彳(彳字旁,笔画数3)
拆分“惟馨”中的部首和笔画可分为:
惟:心(心字底,笔画数4)
馨:艮(艮字旁,笔画数7)
《明德惟馨》一词出自《书经·周书·宣王即位》:“惟德惟馨,令维时行。”意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和美好气质,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明德惟馨的繁体字为「明德惟馨」。
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明德惟馨的字形与现代略有差异,但整体意义不变。
他的言行充满了明德惟馨,为人所敬佩。
- 明智:具有聪明才智的 - 德行:品德高尚的行为举止 - 惟一:独一无二的 - 馨香:芳香的味道 - 愉悦:愉快欢乐的
高尚、美好、品德
卑劣、恶劣、品行不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