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威德的意思、威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威德的解释

[power and benevolent rule] 指威势和德政,刑罚和恩赏

详细解释

声威与德行;刑罚与恩惠。《管子·兵法》:“定宗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威德,制法仪,出号令。”《汉书·赵充国传》:“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穀,威德并行。” 唐 刘禹锡 《梁国祠》诗:“ 梁国 三郎威德尊,女巫簫鼓走乡村。”《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 思聪 以朝廷威德諭其部众,叛者稍退。”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你威德通神明,连一群群飞鸟都为你耘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威德,汉语复合词,由“威”与“德”构成,指权威与仁德并行的治国或处世准则。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1. 词源与字义分解

    “威”本义为尊严、震慑力,《说文解字》释为“畏也”,引申为权势与威严;“德”甲骨文象形为“目视于途”,《广雅》注为“得也”,指通过正直行为获得他人信服。二字结合形成“以威立信,以德服人”的治理理念。

  2. 古籍经典用例

    《尚书·大禹谟》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体现威德并重的帝王之道。《史记·夏本纪》中禹“声教讫于四海”,通过威严律法与德政教化并行实现疆域统一,此为威德思想的早期实践。

  3. 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汉语大词典》定义“威德”为“声威与德行”,既包含制度性权威(如法律约束),也涵盖道德感召力(如领导者人格魅力)。此概念广泛应用于管理学领域,强调“法理权威”与“情感认同”的双轨平衡。

网络扩展解释

“威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面含义,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指威势与德政的结合,强调通过刑罚与恩赏并用的方式治理。这一含义在历史文献中常见,如《汉书》记载“威德并行”,指统治者既树立权威又施行仁政。该词也常用于描述政治平衡,即“以威慑制恶,以德行护善”。

2.佛学延伸

在佛教文化中,“威德”被赋予更深的哲学意义:

3.姓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威”象征威严与魄力,“德”代表道德与仁爱,组合寓意“威严而仁厚”,常用于期许品行与能力兼备。

4.应用示例

总结

“威德”融合了权威与仁德的双重特质,既可指政治手段,也可用于宗教、文化及人名领域。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佛学典故,可参考《辞海》或佛教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庵摩罗百衲豹文鞯倍贷边羡侧泳巉峭仇口幢棨彫疏恶劄非地风形芬香罦罳赶墟隔宿乖烈滚案过见含识黑狗脊恒格回肠九转诘鞠金盏银台窥度李郭舟米黄迷殢牛步化磐磨配神陪堂生被甲执锐嚬顣坡田潜潜趫材轻下慢上穷沙气信犬封国羣慝日陵月替入队渗漓时伦时瑞衰靡霜飇顺道送别搯膺踏张调峰题目涡口翔鸾舞凤侠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