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陵月替的意思、日陵月替的详细解释
日陵月替的解释
谓逐渐衰落、弛退。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 徵 曰:‘观自古帝王,在於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諫。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词语分解
- 日的解释 日 ì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 替的解释 替 ì 代,代理:代替。更(卬 )替。。替班。替身。替罪羊。 为,给:替他送行。替古人担忧。 衰废:兴(塶 )替。衰替。 为 笔画数:; 部首: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日陵月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逐渐衰败、更替。其中“陵”有“超越、衰落”之意,“替”表示“替代、消亡”。
- 核心意义:形容事物由盛转衰的过程,强调逐渐衰落、弛退的状态。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记载:出自唐代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君道》。魏徵曾用此词劝谏唐太宗:“观自古帝王,在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 历史背景:用于警示统治者若安于享乐、懈怠政事,国家将逐步走向衰亡。
三、深层含义
- 时间维度:通过“日”“月”体现时间流逝,暗含“衰败是一个渐进过程”。
- 因果关联:常用于分析盛极而衰的规律,如王朝兴替、家族没落等场景。
四、使用场景
- 文学描述:适用于历史评述、文学作品中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现实隐喻:可引申到企业、组织因管理松懈导致的衰退。
- 注意:此成语多含消极色彩,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贞观政要》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来源1、2)。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日陵月替》的意思
《日陵月替》是一个成语,意为太阳升起,月亮下山,代表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日陵月替》中,“日”字是指太阳,“陵”字是指升起,“月”字是指月亮,“替”字是指更替。部首分别是日、阝(阜),月、曰,共有12画。
来源
《日陵月替》最早来源于《诗经·卫风·湫兮》中的一句诗:“日陵兮月替兮”,形容日月交替变化的景象。
繁体
《日陵月替》的繁体字为「日陵月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作「日陵月替」没有太大的变化,与现代汉字形态相似。
例句
1. 每天的日陵月替,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 在河边观赏日陵月替的美景,心情格外宁静。
组词
1. 日出:太阳升起的时候。
2. 月落:月亮下山的时候。
3. 更替:交替、替代。
近义词
日入月出、晓彩夕霞。
反义词
日夜不息、月明星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