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的书;完整的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通考》既该且覈,规模意制,足称完书。”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不如加上序目,成为一部完书。”
“完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完美的书
指内容或形式达到较高水准的典籍,例如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评价《通考》为“完书”,即强调其学术完整性和严谨性。
完整的书
指内容齐全、结构完整的著作。鲁迅曾在书信中提到“加上序目,成为一部完书”,即强调书籍需具备序言、目录等要素以构成完整性。
“完书”多用于评价性语境,既可指内容质量上的完美,也可指结构上的完整。需结合具体文献或对话背景判断其侧重含义。
完书(wán shū),是一个汉语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完字的部首是宀,拆分的笔画为丿一一一,总共有五个笔画;书字的部首是一,拆分的笔画为一一,总共有两个笔画。
完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书籍,当一本书读完之后,人们会用〖完〗字标注在书籍的最后一页以表示已读完。因此,〖完〗字逐渐与已读完的书籍联系在一起,演变成了指代已读完书籍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完书的写法为「完書」。書为书的繁体字形式,保持了完书这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变。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完和书的字形可能有所变化。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历史变迁,完书在不同朝代和书法风格中的字形会有一些差异。然而,通过研究和文献记载,我们能够获得古代完书的常见字形。
1. 我终于把这本厚厚的小说完书了。
2. 这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完书。
完本、完结、读完、完好、完美
读罢、读完
未读、未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