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鸿惊的意思、鸿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鸿惊的解释

(1).鸿受惊而疾飞。形容疾奔。《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欻耸擢以鸿惊,时濩略而龙翥。” 李善 注引 傅玄 《乘舆马赋》:“形便飞燕,势越惊鸿。”

(2).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用“鸿惊”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唐 宋之问 《秋莲赋》:“既如 秦女 艷日兮凤鸣,又似 洛妃 拾翠兮鸿惊。” 宋 周邦彦 《汴都赋》:“鸞悲凤鸣,纤丽歌也;鸿惊燕居,绰约舞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鸿惊”是一个富有文学意境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指鸿雁受惊而疾飞的状态。

    • “鸿”:指鸿雁,一种大型候鸟,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远、志向或书信。
    • “惊”:受惊、惊动、突然快速行动。
    • 组合起来,“鸿惊”形象地描绘了鸿雁因受惊吓而突然振翅高飞、动作迅疾的情景。这种状态常带有一种迅捷、优美、甚至略带仓促的意味。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惊鸿”及“鸿”字的释义引申而来。
  2. 文学意象与引申义:常用于形容迅疾优美的姿态或身影。

    • 这个词汇最著名的运用是在曹植的《洛神赋》中:“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里的“惊鸿”并非指受惊的鸿雁本身,而是取其迅疾、轻盈、优美的动态意象,用来比喻洛神体态轻盈、动作优美,如同受惊起飞的鸿雁般飘逸灵动。自此,“惊鸿”(或“鸿惊”的类似表达)成为中文里形容女子轻盈曼妙姿态或惊才绝艳之人的经典比喻。来源:曹植《洛神赋》(收录于《昭明文选》),历代文学评论对此意象的阐释。
  3. 书法艺术中的比喻:形容笔势的飞动与迅疾。

    • 在书法评论中,“鸿惊”有时被用来形容书法笔画如受惊鸿雁般突然飞动、遒劲有力、姿态万千的状态,强调其动态美和力量感。来源:历代书论中对笔势的形容,如对王羲之、张旭等书家笔法的评述中可见类似意象的运用。

“鸿惊”一词,本义指鸿雁受惊疾飞,后经文学名篇(尤其是《洛神赋》)的提炼升华,其核心内涵演变为形容人或事物姿态、动作的轻盈、迅捷、优美与灵动,成为极具画面感和美感的经典文学意象。它在诗词歌赋乃至书法评论中都有广泛应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

“鸿惊”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一、基本含义

  1. 本义
    指鸿雁受惊后急速飞翔的状态,形容疾速奔跑或动作迅捷。该释义最早见于《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中“欻耸擢以鸿惊”的描写,李善注引傅玄《乘舆马赋》进一步解释为“形便飞燕,势越惊鸿”。

  2. 引申义
    因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经典比喻,后多用于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中“洛妃拾翠兮鸿惊”即化用此意。

二、用法与示例

三、辨析

需注意语境差异:古典文学中多指向轻盈姿态或迅疾动作,而现代语境下若用于描述“重大变故”,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属于创新用法。

如需查看更多诗词用例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川朝海百十惨叫岑岩槎梗铲革池沤吹捧翠的打不平悼伤凋尽阸塞福安付丙丁覆酱烧薪赣激钩挂挂灯结彩关子刮视听闺训圜陈还元水秽詈护炕呼天叩地建疵见在季路抗高口井抠字眼儿鸾飘凤泊蒙贵免夫眯瞙怒发排娖浅近浅末请告仁频仁兽人约黄昏日光浴软替入绪散离善最生处深浅失礼师直为壮树菓水桥肆戾填书文案膝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