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亡阳的意思、亡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亡阳的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等造成阳气突然衰竭的虚脱现象。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贵人抬手,指下细端详,手背上汗亡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亡阳是中医学中用于描述人体阳气急速衰竭的危重证候术语,最早见于《伤寒论》。该证候多因汗、吐、泻过度或失血导致阳气暴脱,临床表现为冷汗如油、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特征,如《金匮要略》所述"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的危急状态。

从病理机制分析,阳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温煦固摄功能。当大量汗液流失(如高热过度发汗)或体液骤然消耗(如严重呕吐腹泻),会导致阳气随津液外泄,形成"气随液脱"的病理过程。《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耗散则卫表失固,出现冷汗不止等典型症状。

鉴别诊断方面需注意与"亡阴"证候区分:亡阳证见冷汗清稀、四肢厥冷,而亡阴证则表现为身热烦躁、汗液黏稠。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亡阴亡阳,证治霄壤",二者虽同属脱证,但病机截然不同。治疗当以回阳救逆为法,常用四逆汤、参附汤等方剂急救,如《伤寒论》中记载"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该证候的现代临床可见于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急重症,需结合中西医诊断手段及时救治。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的"存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治疗理念,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亡阳”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病理概念,指人体阳气短时间内大量耗损,导致生命垂危的危急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亡阳指因大汗、剧烈吐泻等原因,使体内阳气突然衰竭的虚脱现象。其本质是机体阳功能严重衰竭,属于中医“脱证”范畴,常见于休克等急症患者。

二、主要症状

  1. 典型表现:冷汗淋漓(汗液清冷)、手足冰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
  2. 体征特征: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润,脉微欲绝(脉搏几乎无法触及)。
  3. 危重征兆:严重时出现口唇青紫、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三、病理机制

四、治疗原则

中医常用方剂包括:

  1. 桂枝加附子汤:适用于汗出不止伴恶寒的卫阳暴脱。
  2. 真武汤:针对肾阳虚衰引起的水肿、眩晕等症。
  3. 茯苓桂枝甘草汤:治疗心阳不足导致的胸闷、心悸。

五、延伸含义

该词源自《诗经·小雅·亡羊》的“亡羊之阳”典故,后引申比喻事物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危急关头。但在现代医学语境中,主要作为专业术语使用。

注:以上医学内容综合自中医典籍及临床诊疗规范,具体治疗需遵医嘱。欲了解完整信息,可查阅《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馆白选悖谬本命年宾见荸荠不餍馋相嗔恼陈州粜米崇奬传籍词余措置到会刀墨帝宣东牖都给事中恶卒发野凤脑香傅羼宫粉狗窝盥沐函义和调合伙酱园简实机不容发禁中悸慑九点圆料吏淋巴眇绵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慕古偶然飘曶勤瘁轻薄少年青房求爹爹告奶奶忍管适顺豕心水芳太仓稊米特乃子土稚罔冒亡衅吴起宪裁香甜小登科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