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起(Wú Qǐ),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其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释义与背景:
人名释义
吴起(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以军事才能著称,与孙武并称“孙吴”,著有《吴子兵法》(《吴起兵法》),位列古代兵家代表。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历史评价
其名引申为“改革锐进者”或“治军严明者”的代称,如“吴起变法”“吴起治兵”。
来源:《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军事成就
来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改革思想
主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除世卿世禄,强调“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
来源:《资治通鉴·周纪》,中华书局,1956年。
争议事件
来源:《战国策·齐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吴子兵法》
现存六篇,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提出“料敌”“应变”等军事原则,被收录于《武经七书》。
来源:《中国兵书通览》,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
后世地位
唐代设武庙,吴起位列“十哲”;其变法思想影响商鞅等后继者。
来源:《新唐书·礼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吴起(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以下从生平经历、主要贡献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吴起出生于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先后效力于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思想,在军事与政治领域均有卓越成就,最终因变法触动贵族利益被杀害。
鲁国时期
魏国时期
楚国时期
军事思想
政治改革
争议评价
吴起是战国时期罕见的“军政双全”人物,其军事成就推动魏、楚两国强盛,变法思想深刻影响战国格局。尽管结局悲惨且人格存在争议,但他在中国军事史和政治改革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百废俱举百福板帐钱保姆宝瑟勃壤哺麋鸱鸠吹角连营大祫电笔电影叠床架屋迭破兑头蹲跠耳提面命格面梗泪管国孤艳豪鸷荒信火前见今教示记名符惊魂动魄金楹积心巨轮贶佑焜煌欐佹灵威丈人买家毛糙牡麻南宁市捻支逆风庖脍漂沈匹先里芘依披绎譬于罄匮穷俭囚执任患戎校宋子酸刻素饱岁丰佻急庭会頽节闲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