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民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获取服务或参与社会活动的个体用户。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广义概念
泛指所有使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网络活动的个体用户,其核心特征是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官方界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将其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早期标准为“平均每周使用至少1小时”()。
霍本(Michael Hauben)提出的“Netizen”包含两层含义:
例如:网络安全工具用户(案例)、网络舆论参与者等。需注意,网民行为可能涉及隐私与伦理问题,如提到的网络暴力案例。
截至2025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超10亿。如需完整统计,可参考CNNIC年度报告()。
《网民》是指使用互联网的公民,也可以指互联网用户。这个词的源自于“网”和“民”,结合起来意为使用互联网的人民。
拆分《网民》的部首是“网”字的“⺮”部,读音为“王”,笔画数为9;“民”字的部首是“氏”部,读音为“木”,笔画数为5。
《网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4年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上。在繁体字中,网民被写作「網民」。
古代汉字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字词来表示《网民》,因为互联网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但我们可以使用“扣脑门的人” 等类似的形容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1. 作为一个网民,我经常上网搜索信息。
2. 网民们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组词:网友、网站、网上、网购、网瘾等。
近义词:互联网用户、网络用户、网上用户。
反义词:非网民、非互联网用户。
褊狷闭卷避世金门不获已不平则鸣测恩差价茶茗忏谢缠约窗牖佽非达治阜熙关膈寡言诡间鬼作还目含水蒿菜坏冶黄篾楼火酒火珠首嘉醴将勤补拙金图书柯亭笛客席控免晽晽邻座楼航命历闹动捏词平涤迁善去恶青龙头搉商乳雏三精三天竺滳滳省饷神祗视如珍宝四书踏蹻天枝停阁吐翕污德物阜民安先轨宪则晓然下剩谢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