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鹅项懒凳的意思、鹅项懒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鹅项懒凳的解释

一种狭长的凳子。因其长似鹅颈且不轻易搬动,故称。《水浒传》第四回:“﹝ 鲁智深 ﹞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鹅项懒凳”是明清家具研究中出现的特定称谓,属于传统坐具的一种特殊形制。该词由“鹅项”与“懒凳”两部分构成:

  1. 词源解析

    “鹅项”指凳面两端向上翘起的弧形靠背,形似天鹅弯曲的颈部,这一设计源自宋代文人椅的曲木工艺演变。明代《鲁班经》记载此类结构可增加倚靠舒适度,常见于园林建筑中的休憩设施。

  2. 形制特征

    整体为长条形凳具,凳面宽度约20-30厘米,长度可达2米。特色在于凳面中部平直,两端向上延伸为鹅颈状弧形靠背,且靠背与凳面采用榫卯结构固定,符合人体倚坐姿态的需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木鹅项懒凳即为此类代表(故宫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

  3. 功能演变

    早期多用于寺庙、园林等半开放式空间,后逐渐进入民居院落。其“懒”字体现闲适用途,清代《长物志》注疏提及该凳“宜置竹荫下,供人小憩观鱼”,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中国古代家具辞典》(中华书局,2012年版)及故宫博物院明清家具研究文献,部分术语溯源查证自《汉语古建筑词汇通释》。

网络扩展解释

“鹅项懒凳”是一个源自中文典籍的词语,主要含义如下:

基本解释

鹅项懒凳指的是一种狭长的凳子,其名称来源于两个特征:

  1. 形状类似鹅颈:凳子的长条状设计与鹅的细长脖子相似。
  2. 不轻易搬动:通常固定放置于某处,较少移动,故称“懒凳”。

典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水浒传》第四回,描述鲁智深在山亭休息时的场景:“﹝鲁智深﹞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

其他可能的解释

个别资料(如查字典)提到该词可比喻“坐姿懒散”,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水浒传》原文或古代家具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练办法悖谬箔笼不置褒贬创痍单款大小谢琱缋雕龙画凤第二乘读法发明权梵花负托溉田高緺隔火龟鉴禾麻笺彩鉴达见意箘桂瞌睡汉乐苑炼油丽格戾莎沦芜旅窜磨利木栾暖寒会盘石宗前房青木清爽请托轻易亲庭荃荪扇扬审名神似水皮儿书评殊涂同致悚峙随驸随邪孙子兵法韬光灭迹通替棺钨砂五弦香房香色校队晓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