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ticipate] 先下手取得主动,可以制服对方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藉传》
先下手取得主动权,可以制服对手。《汉书·项籍传》:“方今 江西 皆反 秦 ,此亦天亡 秦 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於人。”《史记·项羽本纪》作“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司马贞 索隐:“谓先举兵能制得人。”《隋书·李密传》:“百万之众,一朝可集,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拉傅二公》:“不若先发制人,虽死犹生,亦可使继之者易为功也。” 浩然 《艳阳天》第八七章:“ 马之悦 这么想着,没等 萧长春 说完最后一句话,马上就开口,要来个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是中国古代军事策略中的重要概念,现广泛应用于生活、商业等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汉书》记载项梁起义时采纳此策,趁秦军未稳时进攻获胜;现代商战中,苹果公司通过iPhone率先定义智能手机市场,均为典型范例。
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过度使用可能引发反噬(如《三国演义》中董卓贸然进京反遭围攻)。
先发制人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在对手未发动攻击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以保护自己或占据有利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先(现在的旧字部首十四编号)发(音)制(讠的旧字部首二十一编号)人(亻的旧字部首二十六编号)。
来源:《先发制人》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阜传》,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大公尽智,先发制人”之句。
繁体转换:先發制人。
古时候汉字写法:先髮制人。
例句:面对敌人的袭击,我们必须先发制人,不能被动挨打。
组词:先行先发、主动先发、迎头先发。
近义词:主动出击、抢得先机。
反义词:被动应战、后发制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