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昔的文告。《意林》卷二引《慎子》:“《书》,往誥也;《春秋》,往事也。” 南朝 陈后主 《劝农诏》:“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誥。”
往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释
"往诰"由"往"与"诰"构成。"往"本义为"去、到",引申为"过去的、先前的";"诰"指古代帝王对臣民的训诫文告,如《尚书》中的《大诰》《康诰》等篇章。二字组合后,"往诰"特指古代帝王颁布的具有规范效力的历史诏令,或指代前代遗留的典章训诂。如《文心雕龙·诏策》云:"诰命动民,若天下之有风矣",可见其教化功能。
二、语源分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孔颖达疏解为"往世诰命",表明其承载着先王政治智慧。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往诰"包含双重属性:时间维度上指代历史文献,功能维度上强调训导效力。
三、用法特征
四、文化内涵
该词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先王"的政治传统,如《礼记·中庸》"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治国理念。据《十三经注疏》考释,汉代经学家常引"往诰"作为解经依据,成为儒家经典阐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往诰”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往诰(拼音:wǎng gào)指往昔的文告,即古代统治者或官方发布的具有训诫、劝勉性质的文书。该词由“往”(过去)和“诰”(古代官方文告)组成,强调对历史文献的指代。
《慎子》引用
据《意林》卷二引《慎子》记载:“《书》,往誥也;《春秋》,往事也。”此处将《尚书》中的文告统称为“往诰”,体现其历史性。
南朝陈后主《劝农诏》
文中提到“力农见赏,事昭往誥”,意为鼓励农耕的政策可参考历史文告中的典范,说明“往诰”在治国中的实际应用。
“往诰”主要用于文献研究或历史语境中,指代具有权威性的古代文书,常见于对历史政策、治国理念的引用与分析。其核心意义在于连接过去与当下,通过历史文告提供治理参考。
半中腰边庾惨重常篇琛册逞壮匙面鱼地椒第三督府粉汗浮面钢崩高调羔羊衮龙袍海流图含糲猾恶祸门江上煎聒諓諓警唱敬惮揽胜勒索勒诈路人皆知门不夜扃绵花描龙刺凤明唐捻色溥畅牵连禽息鸟视奇珍异宝曲颈甑鼩鼠屈腰让叙润镬三成三戾三五蟾光申究石莲子寿岳四起泰厉套利铜子儿颓坠刓碣温故屋庑咸丸子先政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