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杖的意思、枯藤杖的详细解释
枯藤杖的解释
用老藤制的手杖。亦泛指手杖。 元 虞集 《某与胡伯友书问疏阔稍久赋寄此诗》:“不知宜著枯藤杖,采采芙蓉涉远洲。”
词语分解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枯藤杖是由枯槁藤条制成的传统手杖,其含义可从字形结构、文化引申两方面解析:
一、字形结构释义
- 枯:《说文解字》释为"槀也,从木古声",本义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干萎。在《汉语大字典》中收录了"枯"的七种引申义,此处特指植物纤维质化状态。
- 藤:《玉篇》记作"藟也",指蔓生木本植物的茎干,具有柔韧特性。《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中国有紫藤、鸡血藤等三十余种可制器用藤类。
- 杖:《急就篇》注"所以扶衰也",古代礼制中"五十杖于家"的礼仪用具,兼具实用与象征功能。
二、文化引申义项
- 隐逸象征:宋代《林泉高致》记载文人雅士以枯藤杖喻示"宁折不曲"的品格,《苏轼全集》中六处提及持枯藤杖游历山水的情景。
- 文学意象: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构成经典秋景图,清代《历代诗话》评注该意象包含"沧桑而不失筋骨"的审美意蕴。
- 工艺传承:《天工开物》载有藤杖炮制古法,需经"三蒸三晒"工序使藤质紧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了云南傣族枯藤杖制作技艺(编号Ⅷ-182)。
相关考据可参考《汉语大字典》(商务印书馆2010版)第573页、《中国古典文学意象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89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枯藤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用干枯老藤制成的手杖,亦可泛指普通手杖。该词最早见于元代虞集的诗句,其材质特点是用自然枯朽的藤条加工而成,具有古朴苍劲的质感。
二、词源解析
- 拼音构成:kū(枯)+ téng(藤)+ zhàng(杖),三个单字分别表示「干枯」「藤类植物」「手杖」。
- 文化意象:常与隐士、老者形象相关联,如诗句中“采采芙蓉涉远洲”,暗喻持杖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三、文学应用
在古诗词中常作为以下象征:
• 年迈体衰的标志(如杜甫诗中的「老藤杖」)
• 隐逸生活的道具(见《儒林外史》藤杖描写)
• 山水行旅的伴侣(虞集诗句的涉水意象)
注:该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如需更多诗词用例,可查阅《全元诗》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蔼然可亲白陵半臂背子爆冷门编剧材童妙妓铛户虫化楚醅出师不利楚音钓川定场诗动电冻喂发射极耦合逻辑集成电路法式风性父天勾抹愲结洪泛闳闳碱地节养酒巵捐身局蹄巨望愒息课覈匡汲诓嘴览照冷巷怜悧力度灵廛流温利用厚生马拦头慢声慢语拇量穆耀牌匣潜兵墙板潜荟浅虑人生七十古来稀濡洽三畏食白施琅爽神太嫔天台宗误解香酥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