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乏。语本《汉书·扬雄传下》:“展民之所詘,振民之所乏”。 明 海瑞 《覆朱镇山尚书书》:“仍领部事,左右廊庙,大行其道有机会矣。公私詘乏,何足为念。”
关于“诎乏”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诎乏”读作qū fá(拼音),表示困乏、匮乏之意,多用于描述物质或资源的短缺状态。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语源与引证
词义拓展
“诎”本义为弯曲、屈服(如“诎伸”),此处引申为“不足”;“乏”即缺乏,二者组合强调因困顿导致的短缺,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文献中。
同义词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匮乏”“贫乏”“困乏”等,反义词如“丰盈”“充足”。与“诎乏”相关的成语有“点金乏术”“时诎举赢”等。
使用提示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出现在古文研究或历史文本分析中,日常交流建议使用“匮乏”“短缺”等更通俗的表达。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语义演变,可参考《汉书》及明代文人作品。
诎乏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zhú fá,意思是十分贫穷,极为缺乏。拆分部首为言和缶,并且构成的笔画为14划。
诎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它的繁体是「詘乏」。现代汉字简化后,简化为「诎乏」。
在古代,诎乏的汉字写法多样。以下是一些古代写法的示例:
以下是一些使用诎乏的例句:
与诎乏相关的词汇有:
与诎乏意思相近的词有贫困、穷困、无钱等。与诎乏意思相反的词有富裕、丰富、充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