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旧称。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 云南省 西南部。
崩龙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德昂族的旧称,属于汉语词典中对这一族群的历史称谓。以下从语言学、民族学角度进行解释:
“崩龙”一词源于傣语对德昂族先民的称呼“波龙”(意为“山上的居住者”),汉语文献最早见于清代《永昌府志》。该称谓在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中被正式采用,后因本民族意愿,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德昂族”(“德昂”为本族语自称,意为“尊贵的民族”)。
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使用布雷、若进、汝买三种方言,无传统文字,现用傣文或拉丁字母拼写方案。
以“茶树崇拜”闻名,古歌谣《达古达楞格莱标》记载其祖先由茶树化身而来,茶文化贯穿婚丧礼仪及日常习俗。
传统实行父系小家庭制,保留“达格莱”(氏族长老)制度,村寨事务由头人“达干”主持。
主要聚居云南德宏、临沧等地,据2020年人口普查约2.2万人。民族更名后,“崩龙族”作为历史术语仍见于《中国少数民族史志》《云南民族志》等文献,当代正式语境均使用“德昂族”。
参考资料来源(基于学术文献与官方档案):
“崩龙族”是德昂族的旧称,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德昂族”。以下是关于该民族的详细解释:
崩龙族(德昂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保山、德宏、临沧等地,如潞西市三台山乡和镇康县军弄乡是主要聚居区。根据最新统计,人口约2.06万(2010年数据)。
该民族在中缅边境跨境而居,缅甸境内主要分布在掸邦、克钦邦,与傣族、景颇族等民族关系密切。
注:部分网页提及“崩龙族”被用作成语形容力量强大(如),但此用法非主流民族学定义,需注意区分。
豹裘崩霣并涵篦头铺簸荡不足数参乘持权纯阳巾畜妻养子次对翠杓刀子秤电戟订正凤草風傳富殖改拓感传歌诵鼓逗归遯鹤琹合竹欢热回颷货码见伏骄气节正竭忠静泊禁山集团军沮乱抠抠缩缩凉暗买交默教南征北伐披枷戴锁扑认嗛小怯桡情景交融覰看折桌实话实说市门授命水果糖书癖疏嫌黍肫腾告体己人委币小幼下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