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旅魂的意思、旅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旅魂的解释

(1).犹旅情。 唐 杜甫 《夜》诗:“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唐 戴叔伦 《柳花歌送客往桂阳》诗:“定知别后消散尽,却忆今朝伤旅魂。” 明 刘基 《漫兴》诗:“多事池边促织儿,声声哀怨旅魂知。”

(2).客死他乡者的鬼魂。 唐 黄滔 《经安州感故郑郎中》诗之二:“旅魂频此归来否,千载云山属一游。” 清 朱茂晖 《哭谭礼部元孩》诗:“旅魂招未得,何处望乡关。”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石唯庵残稿》:“我亦亲恩矢报者,白云天远旅魂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旅魂”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和情感深度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本义和引申义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字源与基本构成:

    • 旅 (lǚ): 本义指军队的编制单位(五百人为旅),引申为在外作客、旅行、寄居他乡之意。《说文解字》:“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在外之称。” 在“旅魂”中,取其“客居、羁旅”之意。
    • 魂 (hún): 指人的精神、心灵、意识,常与“魄”相对,古人认为魂是能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神。《说文解字》:“魂,阳气也。” 指人的精神灵气。
    • 组合: “旅魂”即“羁旅之魂”或“客居之魂”,指因漂泊在外、远离故土而处于不安、孤寂、思乡状态的心灵或精神。
  2. 核心含义(词典释义):

    • 指客居他乡者的心神、思绪。 这是最直接的含义,强调身处异乡时内心的感受,常包含孤独、漂泊无依、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旅人的心绪”。
    • 指客死他乡者的魂魄。 这是一个更深层、更具悲凉色彩的引申义。古人认为客死他乡是人生大不幸,其魂魄难以归乡,故称“旅魂”。例如,《汉语大词典》也收录此义项:“犹旅情。亦指客死他乡者的魂魄。”
  3. 文学意象与情感内涵:

    • 漂泊感与无根性: “旅魂”强烈地传达出一种远离故土、漂泊在外、无所归依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感受。
    • 孤独与寂寞: 身处陌生环境,缺乏归属感和熟悉的人际网络,内心充满孤寂。
    • 思乡与怀旧: 对故乡、亲人、往昔生活的深切思念是“旅魂”的核心情感。
    • 哀伤与悲凉: 尤其在指代客死他乡者的魂魄时,蕴含着深沉的哀伤、遗憾和生命的悲凉感。
    • 脆弱与不安: 旅途的艰辛、环境的陌生,使得心灵处于一种敏感、脆弱和不安的状态。
  4. 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旅魂”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用以烘托游子思乡、征人怀远、贬谪愁绪或人生漂泊的深沉情感。

    • 例1:杜甫《夜》:“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 这里的“旅魂惊”生动刻画了诗人在夔州漂泊,秋夜独处时内心的孤寂与惊悸不安。
    • 例2:黄滔《旅怀》:“雪貌潜凋雪发生,故园魂断弟兼兄… 十年除夜在孤馆,万里一身求大名。 魂断旅寓,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 例3:指代客死之魂: 如挽联或悼诗中常见“招旅魂”、“慰旅魂”等语,表达对客死异乡者的哀悼和希望其魂魄得以安息或归乡的愿望。

“旅魂”一词,从词典释义角度看,核心指客居他乡者的心神思绪,常伴随孤独、思乡之情;其深层引申义指客死他乡者的魂魄,带有浓厚的悲凉色彩。它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情感和生命体验的文学词汇,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乡土、家园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漂泊、命运无常的慨叹。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旅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旅情(漂泊的愁绪)
    指行旅途中的孤寂、思乡或漂泊无依的情感。该含义常见于唐诗,例如:

    • 杜甫《夜》中“空山独夜旅魂惊”,以“旅魂”抒发独居深山的羁旅之思。
    • 戴叔伦《柳花歌送客往桂阳》中“却忆今朝伤旅魂”,表达送别时的离愁。
  2. 客死他乡的鬼魂
    代指因漂泊异乡而亡者的魂魄,带有哀悼与孤寂的意象。例如:

    • 清代朱茂晖《哭谭礼部元孩》中“旅魂招未得”,暗指亡魂难以归乡的悲凉。
    • 清代叶廷琯诗句“白云天远旅魂孤”,强化了魂魄漂泊的孤独感。

二、文学应用与例句

三、补充说明

“旅魂”多用于诗词,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其情感内核与“羁旅”“孤魂”等词相通,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班叔便车鼈臛捕快布宣擦头皮唱第朝餔钞法虫螟穿塞初露词正理直存息捣麻烦捣珍骨殖寒瘠歡动环境污染胡越鴶鞠肌肤金铤就理九盘疾置菊部头口似悬河来章老板娘联竿臁胫骨冒势弭口捻眉烹石钱可通神敲碁弃捐求神问卜劝能曲恩曲国荣名柔穉瘙痒杀节山侣绳床生鱼仕流受之有愧夙成太蔟调喉舌惟一卧榻之侧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