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吊拷絣把的意思、吊拷絣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吊拷絣把的解释

亦作“吊拷絣把”。捆绑起来吊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凌景埏 校注:“吊拷,吊起来拷打。絣把,也写作綳把、拼扒、絣扒、掤扒,剥去衣服绷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吊拷絣把”是一个古代刑罚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将人剥去衣服后捆绑并吊打的刑罚。该词由两部分构成:

    • 吊拷:吊起后拷打;
    • 絣把(也作“綳把”“掤扒”):剥去衣物,用绳索捆紧。
  2. 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后多见于元曲,如关汉卿《窦娥冤》中写作“吊拷绷扒”,属同义词变体。

  3. 延伸说明

    • 近义词:绷扒吊拷、掤扒吊拷;
    • 文化背景:古代拷问犯人的残酷手段,多用于戏曲、小说中体现司法严酷。

注音与书写

示例参考

元代《勘头巾》第三折:“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可见其作为刑罚的普遍性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西厢记诸宫调》原文或汉典()的详细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吊拷絣把的意思

《吊拷絣把》是一个中国成语,形容受到极刑拷打的惩罚。它借用了拷问犯人时使用的刑具“吊拷”和“絣把”,表达了残酷的刑讯手段。

吊拷絣把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吊拷絣把》的拆分部首是“吊”和“絣”,其中“吊”的部首是“口”,“絣”的部首是“糸”。它们的拆分笔画分别是4画和8画。

吊拷絣把的来源

《吊拷絣把》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中。在书中,它用来描述拷问犯人的惩罚手段,表达了极刑残忍的一面。

吊拷絣把的繁体字

《吊拷絣把》的繁体字为「弔拷絣把」。

吊拷絣把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细微的变化。《康熙字典》中对《吊拷絣把》的古时候写法没有具体记录,可能与现代写法相似或稍有差异。

吊拷絣把的例句

1. 那个罪犯被吊拷絣把后,仍然不肯交代自己的罪行。

2. 为了保护人权,现代社会禁止使用吊拷絣把这种残酷的刑讯方式。

吊拷絣把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吊炙徘徊、拷问九逆、絣绅

近义词:拷打、拷问、酷刑

反义词:和平、宽容、人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