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脱稿 ”。
脱藁(tuō gǎo)是汉语词汇中的书面用语,指文稿完成并定稿,不再进行修改的状态。其核心含义与“脱稿”一致,“藁”为“稿”的异体字,常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中。
指文章、著作等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完成,脱离草稿形态。例如:“此书历时三年,近日终得脱藁。”
“藁”通“稿”,本义为禾秆,后引申为文字草拟的底本。《说文解字》中“稿”释为“禾稈也”,而“脱藁”一词的用法可追溯至明清文献,多用于文人书札或学术著述。
“脱藁”与“脱稿”同义,但前者更具古雅色彩,现代汉语中“脱稿”使用更普遍。例如《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脱稿”为规范词形,而“脱藁”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体的仿古表达。
“脱藁”是“脱稿”的异体写法,指著作或文稿完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文章、书籍等创作完成后不再修改的状态,即“定稿”。该词由“脱”(脱离、完成)和“藁”(同“稿”,草稿)组成,强调从草稿阶段到最终成文的过程。
历史用例
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自序中写道“喜斯集之脱藁”,《宋史》也提到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未脱稿”,说明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学术或文学创作领域。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脱稿”更为常见,而“脱藁”因字形复杂逐渐被替代,仅保留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例如,部分学者引用古语时可能使用“脱藁”以体现文雅。
注意事项
需注意“藁”与“稿”的异体关系,避免误写为其他同音字(如“槁”)。读音为tuō gǎo,与“脱稿”一致。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本意逼辱布衣粝食才多识寡参半唱道情扯筋楚弓打翻身仗待承斗婵娟督压風礫丐乞赶得及鼓吹车焊条鸿炉后会镮饼讙趣欢欣见义必爲家丘讦难靖民近思宽弛诳时惑衆栏干子廊庙楞家伙连二竈醴酒冒天下之大不韪魔道耐火砖劈天盖地普洽髚袖切命青雀舟儒雅僧堂沙縠盛轨盛戚顺革太尊桃红妆驮户外事危桥纬途五灵神遐畅小朝廷小仪狎笑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