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imperial court] 指朝廷
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国语·越语下》
廊庙之宝,弃于沟渠。——《后汉书·孟尝传》
廊庙无才天下求
殿下屋和太庙。指朝廷。《国语·越语下》:“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后汉书·申屠刚传》:“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李贤 注:“廊,殿下屋也;庙,太庙也。国事必先谋於廊庙之所也。” 宋 叶适 《资政殿学士参政枢密杨公墓志铭》:“夫同在廊庙,徒晚觉于十年之后。”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既食朝廷之禄,敢忘廊庙之忧!”
“廊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原指建筑:
廊庙最初指“殿下屋”和“太庙”两处场所。“廊”是宫殿的走廊或偏殿,“庙”是祭祀祖先的太庙,均为古代政治活动的重要场地。
代指朝廷:
因廊庙是商议国事的场所,后引申为“朝廷”或国家权力中心。如《国语·越语下》提到“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即指在朝廷谋划国事。
历史文献:
《后汉书》李贤注:“廊,殿下屋也;庙,太庙也。国事必先谋于廊庙”。
《史记·货殖列传》亦有“贤人深谋于廊庙”的表述,强调朝廷决策的重要性。
文学运用:
明代戏曲《金莲记》中“敢忘廊庙之忧”,体现士大夫对朝廷的责任感。
现代汉语中,“廊庙”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形容与国家政务相关的事务。例如:“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比喻治国需集众智)。
“廊庙”从具体建筑演变为朝廷的代称,反映了古代政治与礼仪空间的关联。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廊庙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廊和庙。
1. 廊:廊字的部首为广,总笔画数为12。广字部表示广阔的意思,与建筑物相关。廊可以指建在房屋外部的走廊,也可指建在庙宇周围的走廊。
2. 庙:庙字的部首为广,总笔画数为9。庙字的原义为供奉神灵的地方,可以是宫殿、寺庙或祠堂等。在古代,庙通常用于祭祀神灵或敬奉先人的地方。
廊庙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和宗教信仰。廊指的是建筑物周围的走廊,庙指的是供奉神灵的地方。在古代,人们常常在庙宇周围修建走廊,以供人们走动、参拜和休息。
在繁体字中,廊庙的写法是「廊廟」。
古时候,廊和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廊的古代写法为「㡌」,庙的古代写法为「廟」。
以下是一些关于廊庙的例句:
1. 这座古老的廊庙建筑仍然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2. 春节期间,廊庙里香火旺盛,信徒络绎不绝。
组词:廊桥、拜庙、神庙、楼廊、别庙
近义词:祠堂、宫殿、寺庙
反义词:平房、空地、观光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