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仪的意思、小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仪的解释

(1).礼仪细节。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 鲁文公 废告朔而朝, 仲尼 书讥之。《经》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刺舍大礼而徇小仪。”《南齐书·檀超传》:“曲碎小仪,无烦録。”

(2). 唐 代礼部主事的别称。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计有功 《唐诗记事·王涣》:“ 大顺 中…… 赵光胤 自补衮拜小仪。”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十二:“ 唐 人以礼部员外郎为中仪,主事为小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小仪”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礼仪细节
    指礼制中的具体规范或细微礼节。例如:

    • 汉代蔡邕在《明堂月令论》中提到“刺舍大礼而徇小仪”,批评鲁文公忽视重要礼仪却拘泥于细节。
    • 《南齐书·檀超传》中记载“曲碎小仪,无烦録”,强调琐碎的礼仪无需过多记录。
  2. 唐代官职别称
    唐代将礼部主事(低级官员)称为“小仪”:

    • 唐代诗人郑谷在《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中提到“小仪澄澹转中仪”。
    • 宋代《唐诗记事》和明代《表异录》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二、扩展释义


三、总结

“小仪”既可指具体的礼仪规范,又是唐代官职的别称,现代也用于人名。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需更详细文献,可参考《明堂月令论》《唐诗记事》等原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小仪

小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由“小”和“仪”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小”的部首为“⺌”(写作“⺍”),总共有三笔,分别是横、竖和撇。而“仪”的部首为“人”,也就是左边的那个,总共有五笔,分别是竖、撇、横、撇和撇。

来源

“小仪”一词最早来源于《左传》中的记载,用来形容仪态端庄、文雅得体的女子。

繁体

在繁体字中,“小仪”可以写作“小儀”,“小”字和简体一样,而“仪”字的顶部多了一个“人”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对于“小仪”这个词,古人将“小”写作“⺌⺍”,将“仪”写作“⺼⺍”,其中的“⺌”代表“小”的部首,“⺍”代表“小”的笔画,“⺼”代表“仪”的部首,“⺍”代表“仪”的笔画。

例句

1. 她的言行举止都非常小仪。

2. 小仪的女孩总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组词

小仪观、小仪表、小仪式、小仪仗

近义词

文雅、儒雅、淑女、优雅、大方

反义词

粗俗、庸俗、随便、散漫、莽撞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手反裘安邦定国八斗才暴尸表欵博物君子仓急辰勾趁时车战淳孝粗声粗气道尊答飒点笔第一人風漢愤盛刚敏观则谷货浑捶自武降箕瞷瑕教职工敬分精密京员金薤卷帐具折蜡兄连理花敛足龙阵风鸾鹄停峙洛妃麦饭石明哲保身牌甲披麻签判钱铺清狂琼山禾上山下乡哨声省审椉驵身无完肤台谏逃免同伙唾沫僞民帷幄兀兀陶陶无造遐布纤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