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金锭。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黄金,其重数两、数十两不等。《增壹阿含经·等见品》:“汝持此金鋌入城中,买种种饮食持来此间。”《南史·梁庐陵威王续传》:“至内库閲珍物,见金鋌。”
“金铤”是古代对黄金铸块的称呼,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指熔铸成条块状的黄金,重量从数两到数十两不等。其名称中的“铤”表示固定形状的金属块,与“锭”相通(提到“铤”同“锭”,指铸成的金银块)。
用途与历史
主要用于贮藏、交易或赏赐。例如《南史》记载梁庐陵王在内库见到金铤,佛教经典《增壹阿含经》也提到用金铤购买饮食。
与“锭”的关系
“铤”最初指未铸成器的金属坯料(如铜铁矿石),后演变为特指铸成固定形状的金银块。因此“金铤”与“金锭”含义相近,均指成块的黄金。
注意点
部分资料将“金铤”解释为比喻“极高地位”,但此用法并不常见,主流释义仍以实物黄金为主。
综合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解释,并结合古籍用例。关于“铤”的字义演变可参考《说文解字》及《一切经音义》相关内容。
《金铤》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金铁之坚。
《金铤》的部首是金字旁,共4个笔画。
《金铤》的字义来源于古时代,形容物品坚固耐用,比喻强大的力量。
《金铤》的繁体字为「金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金铤」的形状可能与现在不同。详细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1. 他的信念坚定得像金铤一般,从不动摇。
2. 这把刀锋利得像金铤一样,轻易切割了木材。
金铤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金铤而走:形容行走稳健有力。
2. 金铤纸:指具有金属质感的包装材料。
3. 金铤辞:指言辞坚定而有力。
与《金铤》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钢铁之力
2. 铁石心肠
3. 坚不可摧
与《金铤》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脆弱无力
2. 衰弱无力
3. 软弱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