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举哀的意思、举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举哀的解释

(1) [wail in mourning]∶指办丧事时高声号哭,表示哀悼

(2) [go into mourning]∶戴孝

详细解释

指高声号哭以哀悼。《东观汉记·陈龟传》:“ 陈龟 为 五原 太守,后卒, 西域 胡夷, 并 凉 民庶,咸为举哀,弔祭其墓。”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老夫正抚古树盘桓片时,则听的草堂上贤士举哀。”《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大家举哀了一场,将一杯水酒浇奠了,停柩在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举哀”是汉语中与丧葬礼仪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及语境中有所体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高声号哭以示哀悼
    指在丧礼中通过大声哭泣表达悲痛,是传统丧葬仪式的重要环节。这一行为既是对逝者的哀思,也是礼仪规范的一部分。

  2. 办理丧事的统称
    广义上可指整个丧事的操办过程,如《三国演义》中“举哀报丧”即包含宣布丧事、安排仪式等环节。


二、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1. 古代诗词与文学作品
    唐代孙元晏《陈·宣帝伤将卒》中“况得君王为举哀”,宋代王禹偁诗句“见说吾君举哀处”,均体现举哀作为仪式行为的庄重性。

  2. 史书与小说记载
    《东观汉记》记载陈龟去世后民众“举哀弔祭”,《初刻拍案惊奇》描述刘元普“举哀拜奠”,说明其广泛的社会应用。


三、相关礼仪规范

  1. 儒家礼制的影响
    儒家对举哀有严格规定,包括举哀期的时长、仪式流程甚至棺材规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丧礼的重视。

  2. 文化差异与演变
    不同朝代和地区对举哀的形式有所调整,如《三国演义》中通过“假写遗嘱”后再举哀,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丧葬习俗。


四、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现代汉语中,“举哀”一词多用于书面或历史叙述,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仍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及传统礼仪讨论中出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礼仪细节,可参考《三国演义》《东观汉记》等原文,或查阅古代礼制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举哀

举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表达哀悼,表示对去世者的悼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举(手)+ 哀(音)= 8笔。

来源:

繁体:舉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举哀这个词的写法稍有不同。舉这个字在古代是用“禾耳刀”代替了现代的“扌”部,耳代替了西文的号。哀这个字在古代是用“衣寸大”代替了现代的“衤”部。

例句:

1. 在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举哀。

2. 他们为了纪念英雄烈士,集体举哀三分钟。

组词:

举事、举动、举世、举足轻重、哀悼、哀号、哀乐、哀怜。

近义词:

悲痛、悼念、忧伤、失望、悔恨。

反义词:

庆祝、欢乐、喜悦、振奋、祝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