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干的意思、食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干的解释

谓享受干禄。《北齐书·恩倖传·韩宝业》:“ 世祖 ( 高湛 )时有 曹文标 、 邓长顒 辈,亦有至仪同食干者。”《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 武成 时有 曹文标 、 夏侯通 ……亦有至仪同食干者。”参阅《隋书·百官志中》。参见“ 干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干”是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官僚经济制度术语,指官员通过占有“干”这类依附民户获得经济收益的特权。该词由“食”(享用)与“干”(特定役户)组合而成,具体包含三方面含义:

一、制度源流 源于魏晋的给客制度,至南朝演变为按官品分配“干”户的定制。据《南齐书·武帝纪》记载,永明元年(483年)诏书明确规定了不同品级官员的“食干”数量,如“三品以上干三人,五品以上干二人,七品以上干一人”。北朝后期也出现了类似制度,《魏书·食货志》载“诸州刺史守令以下,有干力者听食干”。

二、经济形态 “干”户需向食干官员缴纳实物地租,包括绢、绵、粟等农产品。《宋书·百官志》记载“干者,输绢十二匹,绵八两,禄米十六斛”。这种收益具有世袭性,《陈书·袁枢传》提到“祖昂食干,传至枢凡三世”。

三、社会影响 该制度导致官僚阶层形成独立经济体系,王仲荦在《魏晋南北朝史》中指出:“食干制使士族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成为门阀政治的重要支柱”。但过度扩张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曾颁布“罢诸州干”的政令。

网络扩展解释

“食干”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

一、历史制度中的含义(北齐时期)

“食干”是东魏至北齐时期特有的官员封赏制度,。

  1. 核心定义:指官员享受“干禄”,即国家授予劳役人口作为俸禄补充。
  2. 封赏规则:根据功勋大小,皇帝敕令可食一州、一郡或一县的“干”(即隶户,指专门服劳役的民户)。例如,官员头衔中可能出现“食贝丘县干”等表述。
  3. 性质类比:类似“食邑”制度,但对象为特定户籍的劳动力而非土地税收,属于北齐官僚体系中的特殊待遇。

二、成语的比喻义(现代用法)

在部分现代词典中,“食干”被解释为成语,意为“吃干饭”,。

三、古籍中的记载

《北齐书》《北史》等史料记载了官员“食干”的案例,如曹文标、邓长顒等因受宠幸获此待遇,反映了当时官僚与恩倖阶层的特权现象。

注意:两种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历史制度为特定时期的术语,而现代成语用法可能源自对“不劳而食”的引申。

别人正在浏览...

把细綳巴吊拷嗔嗔成文承总寸兵黛娇打衣粮点阵东南雀飞洞庭短歌行顿劣发嗲烦鄙翻雪股栗沽虚函陈好酒横幅槐岳减色焦心热中敬佩静朴可乘之隙窾要刳刀两栖动物匳具燎寤龙镳麻絻煤气内款攀龙葩藻悭悭亲舆癯弊氍毹三匡栏石囤时鱼熟议遂迷不寤田谷笤箕挑治汀滢同符僮牧头市托肺附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神水希代泄忿徙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