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洞庭的意思、洞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洞庭的解释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洞庭”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地理含义,分别指代中国两个著名的水域及其周边区域,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洞庭湖(湖南省北部)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

二、洞庭山(江苏省太湖中)

太湖中的岛屿群,分东洞庭山(今苏州东山镇)、西洞庭山(今苏州西山镇)。

三、词义延伸与辨析


权威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 词条“洞庭”
  2. 中国国家地理官网 - 《洞庭湖:长江之肾的变迁》
  3.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旅游官网 - 洞庭东山与西山介绍
  6. 《江南市镇研究》·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洞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基于权威来源的综合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地理实体()

    •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资、沅、澧四水汇入,经城陵矶注入长江。古代文献如《韩非子》和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均有记载。
    • 太湖别称:见于《吴都赋》注释,指江苏太湖中的包山(今西山)水域,与湖南洞庭湖形成南北对应。
  2. 地貌特征()

    • 山体名称:特指江苏太湖中的东山(古称莫厘山)和西山(古称包山),两山在历史演变中形成半岛与岛屿景观。

二、文学与哲学引申

  1. 空间意象()
    • 《庄子·天运》将“洞庭之野”描述为天池间的广阔空间,曹植《七启》则用“临洞庭”象征恢弘的庭院场景,体现古代文人对宏大空间的想象。

三、词源考据

  1. 学术争议()
    • 传统解释认为“洞庭”意为“洞府之庭”,但现代研究提出可能源自古越语“红色平地”的译音。晋代郭璞曾注《山海经》称其为地脉水系通道,反映古代对地下穴道连通的地理认知。

注:低权威性网页中提到的“神仙洞府”传说及香烟品牌等衍生含义,因缺乏文献支撑未列入核心解释。建议通过《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获取更系统的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居易白眚拜托兵守伯姬引才局测量标志测算查勘长淮孱庸衬金敕令酬直辞灶徂川村闾搭渡怠事倒戟大撒手瞪眸斗牛恩准方长宜放龙入海副性徵刮绝光可鉴人观色孤尊酣湑合羣浸害酒肉朋友糠粞駃烈馈饷滥侈连复里表里燕胪名闾峰破隙迁留倾穨轻霄融粲勃泌肉圃史翰兽类水底摸月同揆望而生畏王冕违材文景贤级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