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犯的意思、诗犯的详细解释
诗犯的解释
犹诗囚。喻指苦吟的诗人。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做个大监牢--野兽当逻卒,古树作栅栏,烟云拟桎梏,茑萝为索炼,--闲散地囚尽你这流动人愁怀的诗犯?”
词语分解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 犯的解释 犯 à 抵触,违反: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侵害,进攻:侵犯。秋毫无犯。 触发,发作:犯病。犯愁。犯疑。 做错事情:犯错误。
专业解析
“诗犯”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因所作诗歌的内容被认为触犯禁忌、律法或得罪权贵而获罪的人或行为。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字审查、思想控制与文学创作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
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角度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与构成
- “诗”:指诗歌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
- “犯”:意为触犯、冒犯、违反。这里特指诗歌的内容(如批评时政、讽刺权贵、抒发不满、触及敏感话题等)被认为违反了当时的政治、伦理或法律规范。
- 合义:因此,“诗犯”指的就是因诗获罪的现象或因此获罪的人。它强调的是诗歌内容本身带来的政治或法律风险。
-
出处与历史背景
- 该词虽非现代常用词,但在古籍文献和文学批评史研究中时有提及,用以概括一类特定的历史现象。
- 其概念根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文字狱”传统。历史上,因诗文招致祸患的例子比比皆是:
- 孔融:东汉末年,孔融因言论(包括诗文)触怒曹操而被杀。《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其“谤讪朝廷”、“跌荡放言”。
- 嵇康:魏晋时期,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文流露出的不合作态度,成为其被司马氏杀害的罪名之一。
- 苏轼:北宋“乌台诗案”是著名的因诗获罪案例。苏轼的诗作被指摘有讥讽新法、诽谤朝廷之意,险些丧命。
- 清代文字狱:如康熙朝的“《南山集》案”(戴名世)、雍正朝的“查嗣庭试题案”和“吕留良案”、乾隆朝的“徐述夔《一柱楼诗》案”(“清风不识字”句)等,许多案件都因诗文中的字句被曲解罗织成罪。这些案件的当事人均可视为“诗犯”。
- 这些历史事件共同构成了“诗犯”一词所依托的沉重历史背景。
-
文化内涵与影响
- 政治压迫的体现:“诗犯”现象是封建专制社会压制言论自由、实行思想控制的直接体现。统治者常以“大逆不道”、“诽谤朝政”、“影射讥刺”等罪名加诸文人。
- 文学与政治的张力:它凸显了文学创作(尤其是具有批判性的讽喻诗、现实主义诗歌)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尖锐矛盾。诗人借诗言志、抒怀、讽谏,却可能因此身陷囹圄甚至招致杀身之祸。
- “兴观群怨”的代价:孔子提出诗歌有“兴观群怨”的功能,其中“怨”即指批评时政。然而,“诗犯”的历史表明,行使“怨”的权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个人风险。
- 寒蝉效应:频繁的“诗犯”案件对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寒蝉效应,迫使许多文人回避现实题材,转向歌功颂德或纯粹的风花雪月,影响了文学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
与现代语境的关联
- 在现代汉语中,“诗犯”一词本身已极少使用,但其反映的因言(文)获罪的现象并未完全消失,只是形式和罪名可能发生变化。
- 该词更多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或文学批评术语被提及,用于研究古代文祸史、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言论自由的发展等课题。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作为最权威的大型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其对历史词汇的收录和释义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在各大图书馆查阅或通过专业数据库(如知网、万方)检索其电子版词条释义。 [来源:专业权威辞书]
-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这套通史著作在论述历代文学思潮、流派和重要事件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因文获罪的现象,为理解“诗犯”的文化背景提供深度解析。 [来源:权威学术专著]
- 《清代文字狱档》(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这部档案汇编直接收录了清代文字狱案件的原始史料(如奏折、谕旨、供词等),是研究“诗犯”具体案例(如徐述夔案等)的第一手资料。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或大型高校图书馆查阅。 [来源:原始历史档案]
- 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相关章节对古代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政治干预和文祸有精炼的概述和分析。 [来源:权威学术专著]
- 相关学术论文:在知网、万方等学术平台以“文字狱”、“因诗获罪”、“古代文祸”、“诗歌与政治”等关键词检索,可找到大量研究具体案例(如乌台诗案)或整体现象的现代学术论文,这些研究基于史料,具有学术严谨性。例如:
- 张毅. 苏轼“乌台诗案”述论[J]. 文学遗产, ... (需根据实际论文补充年份期号)
- 王记录. 清代文字狱研究述评[J]. 史林, ... (需根据实际论文补充年份期号) [来源:专业学术期刊论文 ]
网络扩展解释
“诗犯”是一个文学比喻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定义
“诗犯”意为“诗囚”,用来比喻苦吟的诗人,即那些为诗歌创作投入极大精力、甚至被创作过程所束缚的文人。该词通过“犯”(触犯、束缚)与“囚”的意象,强调诗人沉浸于推敲字句的状态。
2. 出处与文学意象
该词出自许地山的小说《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文中用“野兽当逻卒,古树作栅栏”等监牢意象,形容诗人被愁思与创作压力“囚禁”的困境,生动展现了诗人执着于雕琢诗句的心理状态。
3. 构词解析
- 诗:指诗歌创作,体现文学性;
- 犯:取“触犯、侵犯”的引申义,暗含诗人被创作欲望或灵感所“束缚”的矛盾性。
4. 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近义词为“诗囚”,二者均源自贾岛、孟郊等唐代苦吟派诗人的创作特点,强调字句锤炼的极致追求。
总结
“诗犯”并非贬义,而是以戏剧化比喻凸显诗人对艺术的执着,常见于文学评论或抒情文本中。若需进一步了解“苦吟诗人”的创作背景,可参考唐代诗歌流派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痹湿比喻蚕槌觇候朝乾夕愓潮汐能朝旨成和程序设计愁绝辞馆摧剉大气污染耳闻目览发绺风垆丰田腐化府院之争官卷很刚红粒滑水假版接班寂尔旌嘉阔客联蝉廉级栗黄留停龙鸣狮吼麦金利山满心马苑迷见溟鹏命诸侯蒲柳之质千难万苦倾顿倾回秦缺葺治榷商商鉴墒土视区书介蜀纹侗长投蜺屠贩晚帆望白署空王坛位居象弭霞思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