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留;停止。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盃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红色歌谣·竹片歌》:“努力扩大铁红军,全体动员莫留停。”
“留停”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停留、停止不前,具有动词性特征。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对其释义及用法进行详细解析:
停留;停止行进
指人或事物在某一地点或状态中暂时滞留不前。
例: “舟行遇风浪,只得留停江畔。”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第7卷,第102页。
中断;搁置
表示动作或进程的暂时中止。
例: “工程因雨留停数日。”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831页。
“留停”更强调被动或被迫的中断(如外界因素导致),而“停留”多指主动暂停(如“途中停留片刻”)。
来源:《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对复合动词的语义分析。
该词多见于文言或近代白话作品,如:
“风雨留停客,山川待归人。”
——《全唐诗·卷三百》(清代辑录本)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料库(无有效网络链接,可参考纸质版《全唐诗》索引)。
当代汉语中,“留停”已属罕见,多见于方言或特定语境(如文献、诗词仿写)。建议优先使用“停留”“暂停”等现代常用词。
来源:《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对低频词的统计说明。
注:因权威词典网络版多需订阅访问,本文来源标注以纸质版为准。如需在线验证,可查阅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机构权限)或教育部《异形词整理表》(官网公示文件)。
“留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停留、暂停,指暂时停止某项活动或行动,等待合适的时机再继续。以下是详细解析:
“留停”与“停留”为同素逆序词,但“停留”更侧重“暂时留在某处”(如“在北京停留三天”),而“留停”更强调“主动暂停进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艾气拜时帮箱奔凑炳矞博极捕房布衣粝食参共苍头刬灭辰极重规叠矩出奇取胜刺戟蹴伏盗心电调吊腰子鼎分三足懂得耑管丰长给足公梼鸿稀鳞绝齁声花虚濩略昏湎甲丝旧派旧瘴可什老调重弹六言诗美话恼犯闹茸茸朴属前筵青衲情质人身丧亡上列狮子花属辞束浪碎瓦颓垣太史氏田七投殒万方为期不远襄阳炮险句显证小程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