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商鉴的意思、商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商鉴的解释

犹 殷 鉴。原意是 殷 人灭 夏 , 殷 人的子孙应该以 夏 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来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宋 人讳 太祖 父 弘殷 之名,改 殷 作 商 。 宋 苏轼 《骊山三绝句》之三:“咫尺 秦 陵是商鉴,朝元何必苦躋攀。” 宋 曾巩 《湘寇》诗:“ 大中 咸通 乃商鉴,养以岁月其忧深。”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一旦 金 人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 伦 ( 王伦 )又欲陛下效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商鉴"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常作为后世治国理政的警示。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引申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本义

    "商"指中国历史上的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鉴"意为镜子、借鉴。合称即"商朝的镜鉴",引申为前代覆亡的教训。

    例证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此句以商朝灭亡警示周统治者,强调前代教训可为后世之镜。

  2. 引申含义

    • 泛指历史教训:超越朝代范畴,指任何可引以为戒的失败案例。
    • 道德警示:强调腐败、暴政导致的政权崩溃,如《尚书》载商纣王"酒池肉林"终致亡国。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商鉴"即"殷鉴",指商朝灭亡的教训,后泛指可作借鉴的往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比喻可引以为戒的历史事件(商务印书馆,2016年)。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三、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1. 历史文献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商鉴不远,而况文献乎?"

      以商亡警示诸侯国需依靠贤臣。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左传》

  2. 成语关联

    "殷鉴不远"(同"商鉴")为常用成语,出自《诗经》,强调教训切近,不可忽视。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鉴不远,在殷后之世。"(唐·吴兢《贞观政要》)


四、现代应用场景


综合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诗经·大雅·荡》(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5. 《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商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历史渊源和现代用法两个层面理解:

一、传统含义(核心解释)

源于“殷鉴”的避讳表达。宋代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将“殷鉴”改为“商鉴”,原指殷商灭夏后,以夏朝的灭亡作为历史教训,后泛指可供后人借鉴的往事。例如:

二、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商人的智慧与经验”,强调商业眼光和决策能力,可能是词义在当代语境中的延伸。


补充说明

  1. 读音:shāng jiàn(拼音标注)
  2. 近义词:前车之鉴、历史教训
  3. 使用场景:
    • 传统语境:讨论历史兴衰时(如“以史为商鉴”)
    • 现代语境:商业领域形容经验判断(如“他凭借商鉴把握市场先机”)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侧重,历史文献中多指传统含义,商业场景则偏向现代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瑶保庇鼻鸣渤海琴参榜崇饮穿屋翠碧鸟锉辱戴笠调泛缔好敌后豆秸灰对称遏渐防萌翻变防患非正式分钗破镜跟斗虫贯络瑰癖谷籍黑黶合指花翘会絮火节剪切形变娇宠嗟丘骏业菊潭抗旍蜡沈略窥一班肋脦流差马关条约磨磨鸟音乾桢羣化哨所水险朔法摊损套近乎填讳天届枉酷袜线逶迂纹浪显宠缃核桃睍睕谐偶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