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travagant hopes] 因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的希望
改善全教育界呢,我也没有这样的奢望。——叶圣陶《倪焕之》
过高的希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阁试》:“诸进士中有声有援者,各怀奢望,亦各挟妬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文字凝炼》:“先大夫起而谢曰:不敢奢望,异日得如 晋竹 登贤书,有笔墨传留,於愿足矣。”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改善整个教育界呢,我也没有这样的奢望。这一个镇,如其能因我们的努力而改善,我就满意了。”
奢望在汉语中指不切实际或过高的期望,通常带有难以实现或超出合理范围的意味。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义
指对事物抱有过高、不现实的期待,常隐含脱离实际条件或能力的诉求。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过高的希望;难以实现的愿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语义色彩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
古汉语溯源
“奢”本义为“挥霍无度”(《说文解字》:“奢,张也”),后引申为“过度”;“望”即“期望”。二者结合后,自明清起渐固定为“非分之想”的贬义复合词。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
现代用法扩展
当代语境中亦可中性化,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如“不敢奢望”表谦逊),但需依赖具体语境判断情感倾向。
来源: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不存奢望”“岂敢奢望”(强调理性克制)。
“奢望名利”“奢望奇迹”(突显对象虚妄性)。
“过分奢望”“毫无意义的奢望”(强化批判语气)。
用例参考: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16.
《史记·货殖列传》中“奢望”虽未直接出现,但“侈靡无度”的记载已蕴含对“逾矩之欲”的否定,与今义逻辑相通。近现代作家如鲁迅在《呐喊》中亦用“奢望”批判脱离现实的幻想。
来源:司马迁.《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3;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词语 | 核心差异 | 示例 |
---|---|---|
奢望 | 强调“不切实际” | 奢望一夜暴富 |
渴望 | 中性,表强烈但合理的愿望 | 渴望知识 |
妄想 | 含精神错乱或极端荒诞的贬义 | 妄想统治世界 |
来源: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12. |
“奢望”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hē wàng,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过高的希望,通常表示难以实现的目标或不切实际的期望。它强调对超出实际条件或可能性的事物抱有幻想,例如追求无法得到的东西或设定难以达成的目标。
“奢望”多用于表达对超现实目标的追求或过高的期待,隐含不切实际或难以实现的意味。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区分其名词与动词形式。
埃灭白帝仓藏舟串门垂统出谋献策带花地产都肄断点讹夺羹藿苟冒固化鬼藏闺英闱秀过差过粮红霉素红皮书皇人见在蕉园进舍女婿讥谈绩绪开展空侗魁桀枯鱼览物廉价凌摈留阻僇辱米黄名义儾软女娥軿臻破冰黔口乔躯老起捐勤纳球琲毬马日暮神迁视如敝屣说人家俗事天机云锦铁笔无私铜丝翫鲍先路晓韵席端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