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求。《后汉书·陈王传论》:“故推 卓 不为失正,分权不为苟冒,伺閒不为狙诈。” 唐 柳宗元 《与杨海之第二书》:“然吾所谓圆者,不如世之突梯苟冒,以矜利乎己者也。”
“苟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贪求,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强调对利益或欲望的不正当追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例如:
“苟冒”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节制欲望的倡导,常用于批判功利主义或个人私欲膨胀的行为。例如,唐代文人常以此词讽刺官场腐败或道德沦丧的现象。
“苟冒”一词通过“贪求”的核心意义,结合文献用例,生动体现了古代对不当逐利行为的道德批判。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后汉书》或柳宗元文集。
苟冒(gǒu mào)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常用来形容为了一时的利益或欲望而不顾后果的行为。
苟冒的部首分别是艹和冒,其中艹为草字头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苟冒的笔画总共为13画,其中苟为8画,冒为5画。
苟冒是古代汉字的组合,因此其来源较为复杂。繁体字为苟冒。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苟冒的古代写法为:苟为⺹丨儿冒为⺿一丨冖。
1. 他为了一时的享乐苟冒一时之欢,却忽略了自己的未来。
2. 有些人出于贪婪苟冒风险,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1. 贪苟:形容人贪婪而不知节制的行为。
2. 掩饰苟且:指敷衍塞责,遮盖真相或不合理行为。
近义词:邋遢、鄙俚、放纵。
反义词:谨慎、慎重、审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