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撙节粮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四》:“买公田省餉之策,出於 叶适 ,而 贾似道 行之,遂以亡国。”
“省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由“省”(shěng)和“饷”(xiǎng)组成。“省”意为节约、减少浪费,“饷”指粮饷或生活费用。整体意为节约粮饷或生活开支,强调勤俭持家或治理中的节省措施。
详细解释
使用场景
延伸辨析
需注意该词与现代常用词汇“节省”的区别:“省饷”更偏向书面化表达,且多与粮饷等特定资源关联,而“节省”适用范围更广。
若有进一步的历史用例或文献查询需求,可参考《默觚》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省饷》是指减少或节省公家的薪水或公共经费。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官员制度非常严格的时候,有时会采取省略或减少饷银的措施。
《省饷》的部首是“缶”和“饣”,其中“缶”是一个表示陶器的部首,笔画为五划,“饣”是一个表示食物的部首,笔画为三划。
《省饷》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霍禹传》:“军行经临汾,盗贼避之,省其饷。”这里的“省饷”即指为节省军队的口粮。后来,这个词逐渐泛指节省政府或集体的开支。
《省饷》的繁体写法是「省餉」。
古时候,《省饷》的汉字写法为「省俢」或「盪贶」。
1.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政府决定从明年起对公务员的薪水进行《省饷》。
2. 经过一番调整,学校成功实现了对教育经费的《省饷》。
3. 在紧张的战时,部队的经费很紧张,只能对士兵饷银进行一定的《省饷》。
1. 省钱:节省金钱或开支。
2. 节流:限制或减少消费,达到节省的目的。
3. 聚敛:非法或过度地积累财富。
1. 节约:减少资源或财力的使用,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省财: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1. 挥霍:奢侈地花费资金或财富。
2. 浪费:不合理或过度地使用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或消耗。
搬脣递舌不可多得谗口趁路沉郁顿挫淳茫春阳杵砧待月西厢点一点二调刺东真返魂梅法章浮梁府院根号固麻沽名吊誉衮迭黄漂漂慧艳火炕讲试揭揭锦被堆竞度锦套头机巧棘竹橛子惧思辽滇茂衍眉目如画孟门拿手好戏内阶排年泡饭牵丝阡张起尽岂遽清便箐谷轻言寡信认账濡翰丧斧三汤两割纱布生儒说嘴碎云骀駝桃花面恬怠铁则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