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饷的意思、省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饷的解釋

撙節糧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四》:“買公田省餉之策,出於 葉適 ,而 賈似道 行之,遂以亡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省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省”(shěng)和“饷”(xiǎng)組成。“省”意為節約、減少浪費,“饷”指糧饷或生活費用。整體意為節約糧饷或生活開支,強調勤儉持家或治理中的節省措施。

  2. 詳細解釋

    • 撙節糧饷:常見于曆史或軍事語境,指通過縮減糧饷支出來應對財政壓力。例如清代魏源在《默觚下·治篇四》提到“買公田省饷之策”,批評賈似道因執行此策導緻亡國。
    • 勤儉持家:在日常生活場景中,可引申為節約開支、避免浪費的持家之道。
  3. 使用場景

    • 曆史治理:多用于描述古代政策中縮減軍費或官俸的措施。
    • 日常勸誡: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倡導節儉生活,如“省饷以應對突發開支”。
  4. 延伸辨析
    需注意該詞與現代常用詞彙“節省”的區别:“省饷”更偏向書面化表達,且多與糧饷等特定資源關聯,而“節省”適用範圍更廣。

若有進一步的曆史用例或文獻查詢需求,可參考《默觚》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省饷》是什麼意思

《省饷》是指減少或節省公家的薪水或公共經費。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官員制度非常嚴格的時候,有時會采取省略或減少饷銀的措施。

《省饷》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省饷》的部首是“缶”和“饣”,其中“缶”是一個表示陶器的部首,筆畫為五劃,“饣”是一個表示食物的部首,筆畫為三劃。

《省饷》的來源

《省饷》一詞最早出現于《後漢書·霍禹傳》:“軍行經臨汾,盜賊避之,省其饷。”這裡的“省饷”即指為節省軍隊的口糧。後來,這個詞逐漸泛指節省政府或集體的開支。

《省饷》的繁體寫法

《省饷》的繁體寫法是「省餉」。

古時候《省饷》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省饷》的漢字寫法為「省俢」或「盪贶」。

《省饷》的例句

1.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政府決定從明年起對公務員的薪水進行《省饷》。

2. 經過一番調整,學校成功實現了對教育經費的《省饷》。

3. 在緊張的戰時,部隊的經費很緊張,隻能對士兵饷銀進行一定的《省饷》。

與《省饷》相關的組詞

1. 省錢:節省金錢或開支。

2. 節流:限制或減少消費,達到節省的目的。

3. 聚斂:非法或過度地積累財富。

與《省饷》相關的近義詞

1. 節約:減少資源或財力的使用,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2. 省財:減少財政支出,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與《省饷》相關的反義詞

1. 揮霍:奢侈地花費資金或財富。

2. 浪費:不合理或過度地使用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或消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