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饷的意思、省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饷的解釋

撙節糧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四》:“買公田省餉之策,出於 葉適 ,而 賈似道 行之,遂以亡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節省糧饷開支”,多用于古代軍事或財政管理語境。從構詞角度分析:

  1. “省”:本義為減少、節約,《說文解字》釋作“視也”,引申為行政機構的名稱後,仍保留“減省”的動詞用法。在“省饷”中作動詞,表示節制、縮減之意。

  2. “饷”:甲骨文中已出現“饟”字,指運送軍糧,《周禮·地官》注“饋饷,給軍之工作”,特指軍隊的糧草供應。後擴展為廣義的薪俸發放。

組合後的“省饷”最早見于明清奏章,如《明史·食貨志》載“裁汰冗兵,省饷百萬”,指通過精簡軍隊編制或優化補給制度來減少軍費支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政策時仍具學術價值,其構詞邏輯符合漢語“動賓結構”的典型特征。

詞義溯源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版)第832、1456頁;中華書局《明史》卷八十二食貨志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省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省”(shěng)和“饷”(xiǎng)組成。“省”意為節約、減少浪費,“饷”指糧饷或生活費用。整體意為節約糧饷或生活開支,強調勤儉持家或治理中的節省措施。

  2. 詳細解釋

    • 撙節糧饷:常見于曆史或軍事語境,指通過縮減糧饷支出來應對財政壓力。例如清代魏源在《默觚下·治篇四》提到“買公田省饷之策”,批評賈似道因執行此策導緻亡國。
    • 勤儉持家:在日常生活場景中,可引申為節約開支、避免浪費的持家之道。
  3. 使用場景

    • 曆史治理:多用于描述古代政策中縮減軍費或官俸的措施。
    • 日常勸誡: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倡導節儉生活,如“省饷以應對突發開支”。
  4. 延伸辨析
    需注意該詞與現代常用詞彙“節省”的區别:“省饷”更偏向書面化表達,且多與糧饷等特定資源關聯,而“節省”適用範圍更廣。

若有進一步的曆史用例或文獻查詢需求,可參考《默觚》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符白山黑水笨活兒抄暴馳齡打料道口登覆鬥曆蠹傷唲嘔赗吊鳳鞋幹凈地購銷差價貫掃瑰英古鄰過見孤尊悍然赫炫皇帝行寶回椎疆埸菅屩踐莅檢着膠花借兌節支井肆迥野劇終苦事賫志以沒戀惜鸾诰路上說話,草裡有人賣珠黴黧媚秀謀臣猛将平紬瓶夥僻然認過熱熟堯舜神禾神籁時僑適足水馬送信兒濤聲同符合契妄圖違約文無點易鄉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