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死簿的意思、生死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死簿的解释

(1).迷信谓阴曹地府记载众生生卒年月时辰的本子。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郑邻再生》:“﹝王﹞復命检勾生死簿,称 邻 寿尚有一纪半。”《西游记》第三回:“是我显神通,直嚷到 森罗殿 ,与那十王争吵,将我们的生死簿子看了,但有我等名号,俱是我勾了。”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章二:“男的下窑,女的要饭,那狗阎王的生死簿上也不叫穷人团圆。”

(2).比喻记录坏人坏事的本子。京剧《平原作战》第一场:“告诉你们,抗 日 军民掌握着你们的‘生死簿’,谁做件坏事,记个黑点,到时候算总账。”

(3).指生杀大权。 贺敬之 《秦洛正》第二场:“他们掌着生死簿,罪名还不是由他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生死簿”是中国传统文化及民间信仰中的重要概念,指传说中记载人类生死寿夭、命运轨迹的册籍。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酉阳杂俎》,在明清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中形成系统化的文学意象。从汉语词源学角度分析,“生”指生命起始,“死”指生命终结,“簿”为文书载体,三字组合构成具有神权色彩的命理体系象征。

在道教典籍《太上感应篇》中,生死簿被描述为东岳大帝与阎罗王掌管的冥界档案,通过记录善恶功过决定人类寿命长短。宋代《云笈七签》记载,北斗星君持有“黑簿”标注凡人死籍,南斗星君执“朱簿”注人生籍,形成“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宇宙观。明代《封神演义》更将生死簿具象化为可修改生死的神器,如哪吒剔骨还父后通过修改簿册得以莲花化身重生。

该概念在民俗学中承载着因果报应思想,清代《子不语》所述“阴司记过簿”即生死簿的衍生形态,通过簿册记载折射民众对生命有限性与道德约束的认知。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迷信谓阴曹地府记载众生生卒年月时辰的本子”,凸显该词在汉语语义演变中从宗教术语向文化符号的转化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生死簿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生死簿是天地人三书之一(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属于阴曹地府管理众生生死的文书系统。主要记录三界众生的生辰、阳寿、阴寿及生命轨迹,包含人畜等所有生灵的完整生命档案。

二、神话体系定位

  1. 构成与功能
    • 与判官笔(春秋轮回笔)组成神器套装,具有勾销寿命的效力
    • 早期版本为单一薄册,后演变为分门别类的书库系统,可追溯99世轮回
  2. 掌管者演变
    • 常规由判官执掌,部分传说中阎罗王直接保管
    • 《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曾描述孙悟空强改生死簿的情节,反映其可被外力干预的特性

三、社会文化延伸

  1. 现实隐喻
    • 京剧《平原作战》将其引申为记录恶行的象征,抗日军民通过"记黑点"方式威慑敌人
    • 现代语境中常比喻掌握生杀予夺的权力,如贺敬之戏剧中的"掌生死簿"表述
  2. 宗教观念
    宋代洪迈《夷坚甲志》记载郑邻再生事件,反映古人相信生死簿决定寿命长短的信仰

四、学术争议点

部分研究指出,早期神话中阎王仅有执行权而无修改权,后期文学创作逐渐赋予其可操作性。如提到佛教势力可能通过地藏菩萨介入生死簿管理,但此说法尚未得到主流神话体系认可。

扩展阅读建议:可参考《夷坚志》《西游记》原著及道教三书理论,了解不同时期对生死簿的演绎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安顺市傍人篱壁辩晰鳖饮仓猝成集欻拉出禅箠敕大水冲了龙王庙滴緑东林书院府宅棡鼓部高壮跟屁虫革新变旧管毫贵齿谷色虾蟆台狠悻花粉钱旌闾金人缄口祭扫九部乐九曲回肠鞠草决疣溃痈克格勃老先生连城之璧料料窕窕岭坂伦敦大学蛮虏镁光门卫绵力谋野木稷木珊瑚南溟暖意盘缘平陈迁祔悫素胜情深要身子十二枝石家庄市时日曷丧黍醅书舍贪聚痟渴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