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部乐的意思、九部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部乐的解释

隋 及 唐 初宫廷的九部宴会乐曲。《隋书·音乐志下》:“ 隋 开皇 初,定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及 大业 中 煬帝 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疎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 唐 武德 初,去天竺、文康(即礼毕),增燕乐和扶南,仍为九部。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高宗 将会百官命妇于 宣政 殿,并设九部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部乐,是中国古代隋与唐初宫廷燕乐(宴飨之乐)的一种重要分类体系,指由九种不同地域或民族特色的音乐部伎组成的宫廷乐舞表演形式。它集中体现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繁荣与中外、胡汉音乐艺术的大融合。

一、 定义与源流

“九部乐”制度正式确立于隋炀帝时期(大业年间)。《隋书·音乐志》记载:“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 这是对南北朝以来传入中原的四方之乐和汉族传统音乐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的结果。唐初沿袭隋制,亦设九部乐,后在太宗贞观年间扩充为“十部乐”。

二、 九部具体构成

根据《隋书》、《唐六典》、《通典》等史籍记载,九部乐通常包括以下具体部伎:

  1. 清商伎:又称“清乐”。源自汉魏以来的中原传统音乐及江南“吴声”、“西曲”等,是汉族音乐的代表,风格清雅婉转。被视为华夏正声。
  2. 西凉伎:兴起于十六国时期的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是西域音乐(主要是龟兹乐)与中原汉族音乐、羌族音乐融合的产物,风格介乎胡汉之间,在隋唐宫廷中地位重要。
  3. 龟兹伎:来自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是西域音乐的代表,以热烈奔放、节奏鲜明、使用多种西域乐器(如琵琶、筚篥、羯鼓等)著称,对隋唐俗乐影响巨大。
  4. 天竺伎:来自古印度。带有浓厚的佛教音乐色彩,风格庄重神秘。
  5. 康国伎:来自中亚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以健舞《胡旋舞》最为著名,节奏急促,旋转如风。
  6. 疏勒伎:来自西域疏勒国(今新疆喀什)。风格接近龟兹乐。
  7. 安国伎:来自中亚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其音乐舞蹈也颇具特色。
  8. 高丽伎:来自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是东亚音乐的代表,风格较为舒缓。
  9. 礼毕(文康伎):又称“文康乐”。据传是东晋时期假面舞乐,用于宴会结束时的送客曲。在九部乐中常作为最后一部演奏,故称“礼毕”。

三、 文化意义与功能

九部乐不仅是宫廷宴飨娱乐的工具,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

九部乐是隋唐音乐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制度,它系统整合了多民族、多地域的音乐精华,是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生动体现,对后世中国乃至东亚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参考来源:

  1. 《隋书》卷十五·志第十·音乐下(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九部乐确立的具体部伎名称和背景。
  2. 《唐六典》卷十四·太常寺(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唐代沿袭的九部乐及后来的十部乐制度。
  3. 《通典》卷一百四十六·乐六(中华书局点校本):对九部乐中各伎的来源、特点有较详细记述。
  4. 《旧唐书》卷二十九·志第九·音乐二 /《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唐代九部乐、十部乐的沿革和部分细节。
  5. 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乐制篇)(台湾中华书局,中文版):现代学者对唐代音乐制度(包括九部乐、十部乐)的权威研究专著,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九部乐是隋唐时期宫廷重要的宴乐体系,体现了多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九部乐是隋炀帝时期(大业年间)确立的宫廷宴会乐曲制度,包含九种不同地域特色的乐部。其前身为隋文帝时期的七部乐,炀帝通过增补形成九部,成为唐代十部乐的基础。

二、历史演变

  1. 隋代奠基
    隋文帝开皇初年设七部乐: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扩充为九部乐,新增西凉、疏勒等乐部,并调整原有分类。

  2. 唐代调整
    唐初沿用九部乐,但将天竺乐、文康乐(礼毕乐)替换为燕乐和扶南乐,仍保持九部。

三、具体组成(隋炀帝九部乐)

根据《隋书·音乐志》和搜狗百科记载:

  1. 清乐:汉族传统音乐,源自汉代雅乐。
  2. 西凉乐:融合汉乐与龟兹乐的混合乐种,流行于甘肃地区。
  3. 龟兹乐: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音乐,以琵琶和鼓为主。
  4. 天竺乐:印度传入的佛教音乐。
  5. 康国乐:中亚康国(今撒马尔罕)的胡旋舞乐。
  6. 疏勒乐:西域疏勒国(今新疆喀什)音乐。
  7. 安国乐:中亚安息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音乐。
  8. 高丽乐: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乐舞。
  9. 礼毕乐(文康乐):源自东晋的仪式结束乐曲。

四、特点与意义

如需完整历史沿革和乐器配置,可查阅《隋书·音乐志》或《唐会要》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闇练闇魄白鼓钉崩症变生不测匾扎波扰部阙采苹苍牙陈思王春谷除身存放存款寸效村学堂促退倒挫鵰睨堆集敦睦发烦锋巨凤轺副板,辅助板,底板广陵散官盐过谈蛊症酣兴汉制化泽慧解剪绒街舞急夫京广铁路筋脉酒吧间隽才窥觏羸乏龙骧凤矫緑林大盗茂行念道品品且泄秋讲认罚人爵三志疏缓疏微掏摝停灵头彩豚肘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