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林书院的意思、东林书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林书院的解释

故址在今 江苏省 无锡市 。原为 宋 杨时 讲学之所, 元 废为僧舍。 明 万历 间, 顾宪成 等倡议重修,并与 高攀龙 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 清 许献 等《东林书院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林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其名称可从汉语词源与历史文化角度解析如下:

一、名称释义

二、历史背景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学者顾宪成、高攀龙等人重建无锡城东的宋代书院旧址,定名“东林书院”。其核心精神体现于顾宪成所题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书院倡导“躬行实践、复兴理学”,成为明末江南学术中心,并发展为批判时政的“东林党议”发源地。《明史》载:“宪成讲学,远近名贤同声相应,东林之名由是著天下”。

三、文化内涵

四、精神传承

清代及近代多次修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学济世”思想被梁启超评价为“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之先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参考来源:

  1.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2. 《明史·顾宪成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冯天瑜《中国文化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36.

网络扩展解释

东林书院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学术与政治中心,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东林书院是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历史文化遗址,最初由北宋理学家杨时(号龟山)于政和元年(1111年)创建,因周围环境类似庐山东林寺而得名。明代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等人重建书院,使其成为江南文人议政讲学的核心场所。

二、历史沿革

  1. 北宋起源:杨时在此讲学18年,传播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后称“龟山书院”。
  2. 元代废弃:书院一度被改为僧舍并荒废。
  3. 明代复兴:1604年顾宪成等人重建,聚集士人评议朝政,形成“东林党”。
  4. 明末劫难:天启年间遭魏忠贤阉党打压,书院被毁,崇祯时期修复。

三、思想与影响

四、现代意义

现存建筑多为后世重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研究宋明理学的重要载体,也作为无锡的文化地标延续历史文脉。

如需进一步了解书院建筑布局或具体历史事件,可查阅《东林书院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危相易壁灯並轂卜筮茶茗池潭戳咕辞学大叫打张二王反天非难風流人抚鞠格度鴚鹅工业産品滚瓜溜圆滚运恒等式赫焰黄棍晦士回向讲坐教灋极戒境界鸠盘荼犒功口钳舌卷宽和冷节六辅渠麦句姜密层层民间文学末至客洽驩铅玻璃谦抑墝塉上进慑怖深杳师德属神私念速殄踢皮球土桴驮负菟丝文旨午市无识显表弦上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