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省啬的意思、省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省啬的解释

亦作“ 省穡 ”。爱惜。引申为节俭,节约。《左传·昭公元年》:“小国为蘩,大国省穡而用之,其何实非命。” 杜预 注:“穡,爱也。” 杨伯峻 注:“穡通嗇,爱惜也。”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于兹者,激驰名於省嗇,谓相沿为非智,因请罢去其号,发践吏以董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嗇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破除成格以用材贤,省嗇衣食以养战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省啬(shěng sè)是古汉语复合词,由“省”与“啬”二字构成,核心含义为减省节约、爱惜物力,强调通过克制消耗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省(shěng)

    本义为视察、检查(如《说文解字》:“省,视也”),引申为减少、简略(如《论语》:“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中的节俭思想)。

  2. 啬(sè)

    原指农事收成(《说文解字》:“啬,爱濇也”),后专指吝惜、节俭(如《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指养护身心需俭约)。

二字结合后,“省啬”强化了节制用度、避免浪费的行为导向。


二、文献用例与释义

  1. 经济层面的节约

    《汉书·循吏传》载:“(龚遂)劝民务农桑……省啬用度。”指龚遂劝导百姓节省开支,积累物资。

  2. 精神层面的克制

    《盐铁论·散不足》云:“君子省啬其精神”,意为有德者需收敛心神,避免过度耗损。


三、近现代用法演变

现代汉语中,“省啬”已罕用,但词义被“节省”“俭省”等继承。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批评过度省啬导致文化凋敝,反映其双面性:适度为美德,过度则流于吝啬。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收录)

    释义:“省啬,节约;俭省。”详见:汉典“省啬”词条

  2. 《汉书·循吏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龚遂治理渤海郡的节俭政策记载。

  3. 《盐铁论校注》(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

    论述古代经济思想中的节制观念。

网络扩展解释

“省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节俭、节约,强调对物质资源的珍惜和节制使用,可引申为“爱惜”。该词含劝诫意味,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也适用于经济管理领域。

二、词源考证

  1. 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小国为蘩,大国省穑而用之”,杜预注“穑,爱也”,杨伯峻进一步考证“穑”通“啬”(爱惜)。
  2. 唐代刘禹锡在《复荆门县记》中,通过“激驰名於省嗇”表达对节约理念的推崇。
  3.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用“省嗇淡泊,有久长之理”说明节俭对修身养性的意义。

三、用法特征

注:该词存在异体写法“省穑”,实际使用中以“省啬”为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

桉行白玉板闭户读书丞参创草处之夷然雌竹的知断瓦残垣贰统韩朋洪家厚往薄来侯牏华爪会守伽持检愿较差绞接畸变劫波津沽纪念馆尽节谨阅纩緜狂险兰舆老一套力索满载面帛蜜云龙摩灭拟人昵媟弄諠拼抢遣车浅妄肉痛三首国骚激扇诱山足狮子舞守冢思玄睟颜同閈猥集遗金文深网密无功受禄无量劫缿厅下梢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