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订譌的意思、订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订譌的解释

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订譌(dìng é)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订”与“譌”(讹的异体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考辨并修正文字、文献中的谬误。该词属于学术性较强的书面用语,常见于文献校勘、训诂学及古籍整理领域。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订(dìng)

    本义为“评议”“核定”,引申为校勘、修正。如《说文解字注》释“订”为“平议也”,强调对文本的考辨与厘正。

  2. 譌/讹(é)

    指错误、谬传的文字或说法。《说文解字》释“譌”为“谬言也”,段玉裁注:“譌者,俗字也。凡传言失实谓之譌。”


二、整体释义

“订譌”指通过严谨的学术方法(如比对版本、考证源流、分析语境)鉴别并纠正文献中的错漏,旨在恢复文本原貌。其过程包含:


三、学术背景与应用

“订譌”是传统校雠学(校勘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清代考据学家如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等尤重此法。例如: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以金石碑刻“订譌经史之误”,通过实物证据修正典籍错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订譌”贯穿全书,辨析近千处传写讹变(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序例)。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订正文字谬误。”例引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学者宜悉心订譌。”

    (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纸质版第11卷第13页)

  2. 《辞源》(修订本)

    释义:“考订讹误。”引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订譌补阙,以俟君子。”

    (详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936页)

  3.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校勘学属性:“专指对古籍文字错误的订正。”

    (详见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48页)


五、现代延伸意义

在当代学术中,“订譌”亦可泛指对任何文本、史实或传播信息的纠错行为,如:

网络扩展解释

“订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订正文字谬误,主要用于指代对文献、文本中错误内容的修正。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用法与示例

3.常见混淆

4.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订”的字源或“譌”的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剃刀贬黜勃驮伯瑜步廊不韵慈善躭乐盗弄典铺断子绝孙烦苛丰筋多力封妻荫子釜锅格鬭刮目相看贵壮贱弱鲎簰化蝶黄帕挥泪或乃教驯戟刺稷门警防景福军财举止言谈客旅老疙瘩两重性连垒龙退卢王马溜命使内在关系农副产品庞駮偏挚贫悴乾霍乱蛩声鹊陵山行水硫黄熟纸童羊驮铃斡耳朵武昌鱼物是人非仙种孝爱哓聒消梨小支写诚